《人間福報》昨天報導「網友揪團,幫阿嬤掃厝」的溫馨新聞,一群高雄七年級學生組成的「三○一四」團隊,號召網友到嘉義縣梅山鄉瑞里,展開「民宿救星計畫」,協助改建老民宿,上周末第一梯次就吸引了兩百名網友。
自從有酒店幹部及藥頭,化身全台最大BBS站PTT版主,在網上號召學生揪團上酒店嗑藥,有人刷爆卡,甚至有台大研究生因而休學,引發社會關注,批評「揪團」是負面意義,甚至要求規範「網上揪團」行為。
這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問題,不能以偏蓋全。「網上揪團」固然可以為惡,也能行善,八八水災過後不到一天,已有人發起「揪團進災區」,就是例子,當時,PTT網友組成「鄉民救災團」,與世界展望會等公益、慈善團體合作,第一時間走進災區,提供人物力奧援。
「揪團」的祖師爺恐怕是某計程車行,當時計程車開始裝設無線電,原始目的是方便乘客叫車,也是司機間聊天的工具之一,畢竟整天坐在車裡,難免無聊,但幾次糾紛、暴力事件,由於是運將以無線電相互通報,聚眾「揪團」造成,當時「車上裝設無線電」也成為眾矢之的,這家計程車行也被冠上「暴力車行」封號。
當時,政府並沒有取消「車上裝設無線電」,而是透過輿論力量,及警調嚴格取締方式,逐漸引導計程車業者「自律」,逐漸導正歪風,如今已不再有計程車「揪團」施暴情形,反而「無線電叫車」成為普遍的消費行為。
「網上揪團」的善舉正在增加,正如《人間福報》的報導,阿里山螢火蟲季開鑼,但去年水患受重創的瑞里遊客稀少,一群年輕人「揪團」號召網友上山,協助發展觀光。
以往協助獨居老人改善破屋,是來自慈善團體,而最有名、在各地進行「造橋義舉」的是嘉邑行善團,他們的作法何嘗不是「揪團」?只不過,當初是採人際傳播方式,如今時代進步,科技更是日新月異,以網路為平台,揪團的速度、人數絕非傳統能比。
凡事總有正反現象,若只看一面,往往會做出遺憾的價值判斷,如今「網上揪團」同樣做的是善行義舉,「網上揪團」為惡,相信是少數,善行義舉不斷在增加、擴大,社會大眾實不必把「網上揪團」視為洪水猛獸。
嚴峽(嘉義市/社福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