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調查指出,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年最大煩惱是「擔心畢業即失業」、「學費貴和物價漲,錢不夠花」,以及「升學壓力大和學歷貶值」,自評快樂指數僅四十八分,顯示在面臨升學、就業或進入社會時,實際狀況已帶給他們不小衝擊和壓力。
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資料,十五至二十四歲歲族群壓力多半來自感情、工作和學業三方面;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男生又比女生更不快樂;1111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男同學畢業後多半有兵役問題、無法立即尋求就業機會,在畢業幾乎等同失業之際,面對可能與社會脫節、錯失就業先機的壓力,男性青年的快樂指數自然比較低。
對於未來從業取向,三成二受訪者認為只能順其自然,不確定感造成五成九青年學生課業、打工兩頭燒:平均每個月上課時數為六十四小時,打工時數卻高達五十八小時;受訪者也多表示每天耗時最多的活動以上課、上網或玩game,以及打工最多。
調查也顯示,三成有打工經驗同學坦承曾「翹課打工」,但超過五成五的學生都選擇與職涯或所學毫無無關聯的工作。
何啟聖認為,「向錢看齊」並非唯一的工讀目的,應選擇與職涯相關的工作內容,才能使工作場合成為「職場先修班」;若尚未明確規畫,亦可嘗試多元工讀類型,尋找未來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