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畢業生去醫院實習之後,要考專科醫師才能在某一專業領域執業,獸醫師目前還沒有建立這套專科的教育制度,致力推動獸醫專科醫師制度的台灣大學附設動物醫院外科主任、台大獸醫系教授葉力森指出,目前獸醫師的「專科」定義,多半是由各學會自行認證,比較屬於業界的讀書會性質;也有人因為擅長某一領域,而被冠上「XX專科」之名,未來希望透過「獸醫師法」修法,由學校體系來把關認證。
為什麼獸醫師也要從通才訓練走向專科發展?葉力森認為,醫療技術愈來愈新穎,獸醫師除了基本的治療功夫,某些領域其實需要其他學有所長的獸醫師來協助,這不能只靠時間來累積醫師的經驗,需要加強教育制度來落實。
目前「獸醫師法」規定的執業標準很寬鬆,有執照就可以開業,不過葉力森指出,光五年的學校課程訓練其實是不夠的,因此台大獸醫系從十年前就開始實施「住院醫師訓練」,去年還多了「實習醫師訓練」,也就是台大獸醫系學生畢業之後,必須先實習一年、再進行三年的住院醫師訓練,才能領到住院醫師證書。
葉力森表示,國外規定持有住院醫師證書者,才有資格去考專科獸醫師執照,這部分的門檻限制,國內目前尚待補強,未來透過教育單位認證的專科,也較能讓民眾信賴。
此外,國內的動物醫療市場,多數集中在小動物這塊,葉力森表示,其實獸醫師的服務領域,還包括大動物以及上市販售的的經濟動物,但是多數人為了生計,幾乎都往貓狗等小動物領域發展,未來也希望建立制度,比如讓接受大動物專科訓練者,能獲得未來就業的保障,才不會讓其它需要獸醫的領域,缺乏新血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