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善願愛心協會,為弱勢免費處理喪葬的會長郭志祥,也有一段奉獻公益的機緣。念書的時候,家境貧苦的同學欠缺醫療費,他自告奮勇和好友到台北打臨時工、發傳單,賺來的錢都捐出去,也是從那時起,奠定了他想成立直接幫助弱勢、不扣除任何經手費用的公益組織,讓「做善事不再只是換來一張收據而已」。
退伍後,郭志祥心中燃起了急切助人的意念,但遍尋台灣,沒有一間財務完全透明且公布善款明確用途的公益團體,所以他和四位好友開著一部車,建立了善願愛心協會的雛型,打著只募人不募款的招牌,走進窮鄉僻壤,詢問弱勢、獨居老人的需求後,就用自己的勞力為對方買便當、打掃、按摩及付出關懷。
造訪弱勢家庭時,他也察覺到一個嚴重的現象:「如果有家人往生,他們會到處借高利貸,後事雖然辦完了,卻永無翻身之日,巨額貸款讓生活更加苦不堪言。」所以他決定在免費幫助弱勢處理喪葬的當天,再公布歛葬費用,讓參與的志工出力,不但省了協會經手,避免善款流入私人口袋,也讓志工知道自己幫助了誰。
郭志祥有份正職,還能辦理一千二百件的往生個案,實屬難得,他說:「希望透過我們的協助,在後事處理完,他們還能面對未來的人生。」有位九十歲的榮民胡老伯也因此感動,周周都來服務,老伯現在都能微笑入睡,因為他知道服務對象的處境,也知道自己幫到了什麼,愈做愈起勁,愈做愈覺得有意思。
很多人都想問郭志祥,有沒有遇過靈異事?他說,在協會成立時,經朋友介紹,捐了二百元普渡,廟祝說可以為他把做善事的訊息傳給已故親人,不過打從他出生,就沒有見過已故的奶奶,半信半疑地把協會的事說出來,晚上還沒就寢,卻聽到雷聲,奶奶的名字被人一喊,一位慈藹的奶奶就出現腦海。
隔天他把經過告訴母親,在形容衣著和長相後,母親難以置信,奶奶竟和孫子聊天了?他笑說:「原來做好事,祖先也會高興!」撇開靈異不談,他對服務有更妙的心得:「我們知道自己幫上什麼忙,肯定了自我價值;服務日也是家庭日,顧全親子溝通。所以投入公益事業,其實是開始享受生命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