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北市政府因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沿線居民反彈,加上使用狀況不如預期,決定改變方式,自行車道只在假日使用,平日恢復汽機車使用。
這件事讓我想到多年前的健康步道,不僅不健康還可能有傷身之虞,最後不得不拆除,浪費公帑,如今北市自行車道情形如出一轍,值得各級政府省思。
各級政府興闢公共設施,常有一窩蜂現象,缺乏周全規畫與評估,就以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為例,當初因油價持續飆漲,加上健康概念興起,台灣各地掀起騎自行車熱潮,自行車熱銷到缺貨,各地方如雨後春筍般興闢行車道,台北市也不落人後,但自啟用就飽受批評,市政府又花錢拆除部分車道設施,如今再改變使用方式,都是因規畫不當。
更甚者,有些地方為趕熱潮,倉促興設車道,如今不僅損壞,因管理不善雜草叢生、垃圾遍布,也乏人問津,民怨四起,車道管理也成為地方政府沉重負擔。
不過,如果能妥善規畫路線,評估使用率,堅持施工品質,提供安全、景色優美的車道,一定可吸引民眾使用,例如花蓮縣幾處自行車道就規畫完善,讓各地來旅遊的民眾稱讚。
地方政府經常叫窮,在興設公共設施前更應該作好評估、規畫,思考預算、效益,避免一窩蜂,才不致浪擲公帑。
莫非(花縣玉里/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