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台塑高雄仁武廠土壤和地下水汙染事件引起當地民眾恐慌,已列控制場址,因該廠地下水中的「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等汙染值都已「超飽和」,環保署懷疑汙染源除了廢水,甚至「原相」(即原物料)部分也有外漏情形,未來不排除進一步改列整治場址、要求台塑徹底整治受汙染環境。
環保署土汙基金會執秘蔡鴻德表示,台塑坦承早在民國九十一年,就發現廢水儲槽因地震造成水泥龜裂,使廢水滲漏,但汙染廠址內的土壤和地下水,已在九十五年進行改善;不過,因汙染值「爆表」、致癌物1,2-二氯乙烷超標三十萬倍,「連探測用的塑膠管都被廢水侵蝕」,蔡鴻德認為汙染源應不只廢水,製作塑膠的原物料也可能曾經外漏,廠址之外區域也有遭波及的可能。
目前高雄縣政府已將該廠列為汙染控制場址,進行汙染物的整治和阻絕;至於廠址緊鄰農地和川渠,蔡鴻德指出,將在廠外設置標準監測井,檢測河川、渠道、底泥,以及農漁牧土地和產品,預計兩周後會有結果,屆時會決定是否列為整治場址、開罰,同時促請台塑對該廠員工進行健康檢查。
對於學者專家和地方民眾要求停工調查整治;蔡鴻德說,依《土汙法》規定,在汙染程度惡化或擴散時才能勒令停工,但環保署考慮將環保團體和民眾納入專案小組,共同進行勘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