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媒體聯合採訪》返鄉弘法 希望揚州更好更超越

江普順 |2010.03.22
91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江普順揚州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日於揚州講壇講演「我怎樣走向世界」,結束後接受揚州電視台、揚州日報、揚州晚報等媒體聯訪,大師謙稱回揚州弘法,不是想讓聲名遠播,只希望在揚州、在文化層面,大家能增加幸福、文化氣質,他感謝兩岸四地的人們都對他很好。(人間社記者心成攝)

記者指出,「揚州講壇」名家如雲,大師如何和這些名家結下如此友好的緣分?大師表示:「『緣份』的事,是沒有辦法說得那麼清楚明白的。我想廣結善緣,有緣人自然就會相識相知。」

有記者讚譽大師是「中興佛教第一人」,倡導的「人間佛教」是否已開花結果?大師謙遜回應,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出家人,「人間佛教」能讓每個人增加人間的歡樂、包容、美滿;宗教所給予的,是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希望大家多傳播,讓更多人欣賞、更多人接受,「開花結果」就不遠了。

提及揚州正在建設「幸福揚州」,大師說,只有一個個市民都幸福起來了,這座城市才是幸福,而人們最大的幸福,就是做到「四和」: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為什麼要在故鄉建鑑真圖書館?」大師說明,鑑真大師是前輩,對中華文化有很大的貢獻,是「日本文化之父」。因為這樣的關係,希望後輩不但要孝敬、發揚鑑真大師的精神,還要興建鑑真圖書館,讓其精神、貢獻繼續發揚光大。

面對外界稱譽大師為佛教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慈善家、傳媒事業家、書法家、佛教改革家等評價,大師謙稱「我都沒有家,我是出家。我是出家人,沒有什麼『家』」。

多年來,大師為兩岸和平發展、為家鄉建設的努力眾所矚目,記者忍不住問:「您是怎麼理解家與國的?」大師指出,國與家是分不開的,有國才有家,家好才國好,為國也是為家,為家也是為國。而自己無家,更要為國為家,因為必須更超越。

記者請大師對家鄉做個寄語,大師不假思索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過去不少文人的詩辭歌賦,像「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美不勝收,前人留給揚州的文化遺產很豐富。

相較於一九八九年四月第一次回到揚州,大師覺得這二十一年來揚州的市容變得很乾淨、整齊、擴大、美觀。最重要的是,揚州人的氣質提升了、風儀增加了,揚州人的禮貌、揚州人的和諧都在進步。

所謂「未道莫還鄉,還鄉道不昌。」過去有一位禪門祖師道一大師,是江西的大和尚,回到家鄉時,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婆看到他還是喊:「小二子,你回來了。」對著禪門大師,家鄉人還喊小時候的乳名。大師認為,回到家鄉弘法,不見得就有辦法。

大師謙稱,他八十四歲返鄉,也不曉得他的道是長還是短,只是想用心做就是了。他很感謝有這麼多人來聽他演講,對於家鄉人聽講的秩序好,沒有雜音,沒有人走動,他認為相當了不起!

最後,大師對揚州講壇的期望,就是希望愈辦愈好,為增添家鄉的文化氛圍、鄉鄰的氣質修養而努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