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親友心聲》停止口水爭辯 聚焦社會安全

高堂堯 |2010.03.21
97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堂堯專題報導】「討論死刑廢不廢前,不應該讓口水和情緒再延續下去了。」針對廢死爭議,現任台灣社區照顧協會理事長劉毓秀認為,台灣社會目前的公民意識和人權教育的基礎都不穩固,不應把資源內耗在無意義的爭辯上,而要重新聚焦根本的教育和弱勢權益問題。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民進黨婦委會執行長彭婉如在搭乘計程車時遭強暴、殺害後棄屍,引起舉國震驚;十幾年過去,該案仍未偵破,身為好友的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等人悲痛之餘,成立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婦權的提升,以及兒童安養照護的工作。

「做為刑案受害者的親近友人,其實很難對外發表意見。」劉毓秀感嘆,彭婉如遇害多年,兇手卻仍逍遙法外,做為她的親友不可能沒有情緒存在,一旦在死刑存廢議題上做出評論,很容易被外界歸類、甚至放大或曲解,因此她不願意「選邊站」,只希望廢死的爭論能夠暫緩,輿論重新聚焦在更迫切的問題上。

劉毓秀認為,死刑因果都是暴力犯罪,基礎教育才是消除暴力犯罪的根本方法,但台灣環境長期把教育扭曲、誤解成競爭的工具,「從小就一味教導孩子要贏過別人,長大了觀念還能正確嗎?」劉毓秀表示,當教育變質成惡性競爭,社會上自然充斥理盲暴戾之氣,也缺乏對弱勢的保障和良善價值觀,免於恐懼的基本自由更蕩然無存。

劉毓秀建議,政府應以北歐為借鏡,大幅度以正向社會政策取代警政措施,甚至改善獄政,因為「利益共享」和「平等」才是建構社會安全環境、降低犯罪率的良策,她認為這些概念應該要先深植人心,而不是在廢死的羅生門上打轉。




資料來源:國際人權組織Hands off Cain,記者高堂堯整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