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財務與改革案,遇到衛生署長請辭,陷入僵局。健保嚴重虧損就像大失血,要輸血救命,但醫師也要找到病因「同步」止血,如果在急診室裡爭論先輸血還是止血,或醫師不交代清楚血量變化,只要病家悶著頭買血,恐怕會引發急診室風暴,救健保,亦是如此。
撇開政治口水算計,我認為先穩住(並非一次大額解決)健保財務,同步展開防弊,並讓民眾有信服的監督資訊,最為可行。
庶民當然挺健保,但總質疑財務漏洞不清、資訊不明,不想繳那麼多錢幫凱子健保埋單,更期待有明確的監督機制,可看到今日的便當錢,明日換得怎樣的牛肉(品質提高或自費減少)?
這種集體不信任氛圍下,建議先以負擔與影響最小的原則,修法漲一小部分保費救急,但要同步立法強制將健保與醫院的帳目、品質公開,資訊攤在陽光下讓全民檢視,若健保違規浪費因此減少,再以公平方式精算要彌補的費用,相信民眾會甘心繳錢。
這方案應該可行,只要修正通過幾條法律,執政黨既已要修健保法,沒理由不先處理;反對黨在立法強制資訊透明後,可抓出健保管理漏洞,屆時反漲更具正當性。
健保局長說,十五歲的健保要靠財務改革,才能「轉」大人,筆者覺得,不如小漲保費,並修法攤開財務與品質資訊多曬曬太陽,健保才能「骨骼強壯」,「挺」過這次危機,等體質穩定,再大修各界期待的二代健保,也不遲。
朱宗友(桃縣龜山/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