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油畫繪佛陀 今台北中山堂開展 公開白描觀音技法 盼民眾享受寧靜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我的創作不過是想造一扇窗,好把天光透引進來。」以白描觀音與佛教字畫聞名的畫家奚淞,在歷經十年隱居潛心修行與創作,在台北市文化局與趨勢教育基金會的邀約下,今起一連三天在台北中山堂舉辦「尋找一棵菩提樹」個展與講座,展出禪畫、白描觀音及靜物畫,會場也如實布置奚淞日常創作場景。
二十多年前奚淞因母親病重,開始以毛筆於宣紙上恭繪觀世音菩薩,前後共完成三十三幅白描觀音像 ;一九九二年,奚淞前往印度、尼泊爾、緬甸等多個佛教國家,試圖探尋佛陀足跡,深入佛法智慧,於是他開始以油畫描繪佛陀,是以西洋繪畫技巧描繪佛陀的第一人。
昨天的開幕會上,奚淞以敲擊緬甸鐘為個展揭開序幕。奚淞表示,這場名為「尋找一棵菩提樹」的展覽,是希望人們終能在人生道路上,找到心靈的菩提樹,也期待民眾能透過他心與手的創作,度過生命的風雨,換得一分寧靜與微笑。
「尋找一棵菩提樹」展品中,「自在容顏—菩薩的畫像」系列以白描觀音為主,除有代表智慧、慈悲、甘露的三尊白描觀音像外,奚淞重修二十年前創作的《水岸小憩觀音》,會場也將展示其修定歷程。
「大樹之歌—佛陀的故事」系列,則展示奚淞踏遍亞洲佛國,尋找可親可敬、堪作人格導師的佛陀蹤跡,他將感動與體會表現於大幅油畫中,在展出的《心靈四季—佛傳四聯作》中,他巧妙運用日出日落、四季變化與彩虹光譜,描繪佛陀出生、得成正覺、初轉法輪,及大般涅槃的過程。
為讓民眾一窺奚淞的創作環境,展覽會場也如實布置他日常家居抄經、畫菩薩的「心靈角落」,且公開他畫白描觀音的獨門技藝;明、後兩天也將針對展出作品「自在容顏」與「大樹之歌」舉辦系列講座。
奚淞個展今起開展,展期至十四日,主辦單位歡迎民眾從奚淞創作感受佛法,且從其畫中探究生命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