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六○的驚嘆!
一九六○年,一位名不見經傳,上了六十歲的女性──吳李玉哥,在台北市新生報大樓舉辦個展。
會場不時傳來觀眾的驚嘆聲與評論聲,「這……大人畫得像小孩似的,不管人物大小比例、也不管景物立不立體,這樣能算是藝術嗎?這也能展覽嗎?」

吳李玉哥的畫作,引來熱烈的討論與報導,媒體甚至為她冠上「中國的摩西(婆婆)」、「祖母畫家」,以及「無師自通女畫家」等封號。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掛在會場入口的讚辭,是由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監察院長于右任等要人,為她題字!(攝影/吳金鏞)
究竟這位人們口中的「祖母畫家」,有什麼特殊的背景呢?
《懷鄉‧遊藝‧吳李玉哥》一書收錄吳李玉哥一生重要的創作與事蹟,讀者可以從該書中了解這位無師自通的女畫家,如何在困頓的環境中,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來。
素人畫家地位的奠定
吳李玉哥(1901~1991),福建仙遊縣楓亭鎮人,家族世代從事布坊的染印業,從小學習女紅刺繡。十七歲成親,育有四女、六男,但其中的五個兒子不幸夭折,只剩下最小的兒子吳兆賢。中年,丈夫因病過世,再加上國共內戰,待女兒都嫁人後,她才放下心來。
一九四九年攜幼子避難來台,以刺繡女紅為業,並全力支持兒子向何鐵華、張義雄學習繪畫,此舉種下她日後登上台灣畫壇的契機。
孩子吳兆賢長大之後,因工作需要,必須經常出差。獨自一人在家的吳李玉哥,因回憶家鄉人物,觸動畫心,隨性動筆繪製花鳥、人物等畫作,開啟她往後不平凡的創作之路。
一九六○年,吳兆賢在何鐵華、張義雄兩位老師的鼓勵下,為母親舉辦首次個展,而他在詩社的長輩,亦是黨國大老的呂無畏,還為這展覽寫介紹文,也因他的幫助,文末還有當時政界大人物,賈景德、于右任等人的簽名:這篇介紹文就掛在會場入口,有鎮展之寶的架勢。
同年,吳李玉哥的油畫「碧潭」入選台陽美展。之後,她的名聲逐漸傳開。一九七○年代,隨著「素人繪畫」的潮流,吳李玉哥、洪通、林淵等人並列「素人畫家」,受到畫壇重視的同時,也為她奠定素人畫家的代表地位。
沒有遺憾的人生
吳李玉哥七十四歲時 畫了一件長約一公尺、寬約九十公尺的長卷「人生之花園」,費時一年多完成。這幅畫有三千多個小孩、一百五十棵樹木。就技法來說,是累積數十年來,作畫心得的大作,之後還到德國巡迴展覽。這時吳李玉哥亦開始雕塑創作,八十三歲時,應邀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紀念展」,其中展出的五牛彩繪連作,就是她利用混合紙漿新陶土的質地輕,而製作的大型作品,表面的紙質,在晒乾後亦可以在上面畫畫。
兩岸開放後,在兒媳的陪同下,吳李玉哥飛往廈門,與家人會面。五天的返鄉之旅,她僅待在廈門,並沒有回去真正的老家,原來經過文革,楓亭的原貌早已不再,家人深怕她見了會傷心,所以沒有讓她回鄉。日夜所繫的美麗楓亭,就這麼飄飄渺渺的晃過。
隔年,吳李玉哥因病過世。她的畫道知音,也是愛子的吳兆賢曾感慨地說: 「她要走之前,有張開眼睛,對我笑笑……後來我去問一位朋友,他說那是代表媽媽沒有什麼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