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鹹海一度是全球第四大湖,卻因人為政策加上全球暖化,鹹海範圍日益縮小,幾乎皆為沙漠,漁民只好改騎駱駝到附近海洋捕魚維生。
一九六○年代,前蘇聯政府為增加棉花產量,將匯入鹹海的阿姆河、錫爾河河水抽走,用來灌溉棉田,鹹海頓失近九成水源。曾經濱臨鹹海邊的哈薩克漁村江布爾,現在面對的鹹海已成一片鹽漠,偶爾幾隻駱駝漫步上面。乾涸的海灣,停放十三艘生鏽的漁船,成千上萬顆貝殼躺在昔日的海灘上。
七十二歲的村民柯曼貝特表示,當年的風光,如今不復再見。除漁獲減少,鹹海變小還導致氣候劇烈變化,全然喪失調節氣候的功能。一九五○年代,當地每年下雨一百二十次至一百五十次,現在一年最多下三十五場雨。
目前,江布爾村民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計畫興建的一座水壩上,這座水壩可望讓一九八五年因乾涸而一分為二的鹹海重新蓄水。政府承諾,五至六年內,江布爾將是第一個可以再見到海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