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以六氣可以治病,除了治外症、治五臟、同治一臟外,尚可治療意念的雜亂。
4.明六氣治意
若有冷病時,用意念觀想方式,以口將冷氣吹出,鼻孔中會慢慢感覺微溫的氣息出入。禪修的人,坐上蒲團後,作七次這樣的呼吸法,將體內的冷氣吐出,然後觀照所緣境安心作觀。若心不能安住所緣境時,可以再用這種方式呼吸,具安心的作用。此為用「意念」對治雜亂或禪病的方法。
平日打坐前,先吐穢氣一兩次之後即可作觀。運用六氣時,吐「呼」字音,可以使氣熱,使鼻內清涼。吐「嘻」字音可以去痛、除風病,使鼻內舒服。吐「呵」字音,可以去煩燥、下氣病、化痰;若想化痰時,觀想胸中的痰,分化成上下二分,上分隨口吐氣吐出,下分隨呼吸的息溜出。用「噓」字音吐氣,可以透過吐氣去除胸中脹滿的病。用「呬」字音,可去除疲勞,使鼻子有溫和補氣之效。
使用六氣治病時,呼吸應細心應用,不要過急、過分。善巧應用,多少得宜。平時可以應用,非治病時才用,對身體會有所幫助。
(三)以息治病
息是依身心而有,譬如木材與火,二者和合方能有煙,從煙氣的清、濁狀態,可以知道木材的乾濕情形;同理,從呼吸「息」的強弱,可以驗知身體健康與否?
若是身體有氣息來去運行,當知這是風病所引起,會因痛癢而成病,應該趕快對治才好。
並且要認識四種息相:呼吸出入有聲名「風」,若執取此相,心則容易散亂;呼吸出入不通暢名「氣」,若執取此相,則容易氣結;若呼吸的息,積留於心中,沒有完全散盡名為「喘」,若執取此相,則容易有肺癆病;呼吸出入順暢、微細無聲名為「息」,守此安穩息相,則容易入定。如下表:
風:有聲 ──────── 守之則散
氣:結滯 ──────── 守之則結
喘:出入不盡 ────── 守之則勞
息:不聲不滯,出入俱盡 ─ 守之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