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手機簡訊陷阱繁多,讓人身陷其害,如「不回覆視同訂閱」的無理期約、「交友學園」及色情業的曖昧簡訊等,使得電信通訊消費糾紛頻增,受害者日益增多,這是個警訊,也是另一種地雷,收到簡訊若不小心,就會被「詐騙」,民眾不可不慎!
如今幾乎人手一機,尤其智慧型手機,除了講電話,還可傳簡訊、錄影、上網及玩遊戲等功能,為生活帶來便利,如能善用,手機會是最好幫手,相對的,也帶來不少困擾。
我使用手機後就常收到簡訊,剛開始是親友間要事通知,隨後卻以信用卡刷卡確認、貸款、年節拜年、拜票及廣告推銷等成為大宗,非常態的大量傳送,類似疲勞轟炸。
這顯示個資一再遭洩露,令我頗為擔心,民眾自申請門號開始,就付費給業者,簡訊更為業者賺進大把鈔票,卻讓消費者個資輕易流出,造成民眾的恐慌。
除了電信業者應自律,別違反商業道德,及消保官主動調查外,政府相關單位也應介入,嚴懲違規業者,別讓民眾成為科技產物下的肥羊。
而民眾收到簡訊時,也應理智的判斷,勿掉入業者設下的圈套。
吳一忠(嘉縣水上/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