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有義大樹報導】韓國曹溪宗布教局長南泉法師昨天率領達摩禪院住持印悟法師、及「曹溪宗波羅蜜多青少年協會」海外研修團遴選出來的優秀老師等十五人,至佛光山參訪,交流信眾教育經驗,由佛光山都監院長慧傳法師簡介佛光山的歷史及教育。 
慧傳法師表示,開山星雲大師當初蓋佛光山是為了辦教育,培養弘法人才,沒想過建立成現在的規模。在辦佛學院的過程中,因為要求嚴格,出家眾的素質就提高,因而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信徒遊客也就愈來愈多。為了服務各地信徒,陸續在全世界蓋了兩百多間寺院,四十多年來推動人間佛教,執行大師所提「四大宗旨」,推動僧、信二眾及社會教育。(人間社記者有義攝)
「去年十一月曹溪宗選新的總務院長提出了加強僧伽及信眾教育兩大目標。」南泉法師表示,南韓曹溪宗的僧伽教育體系已經相當完整,但在信眾教育方面還有許多發展空間,他說:「這次隨團來的是負責親子教育及青少年教育的老師,對於現在的學生就學時,只顧讀書,就業後只顧賺錢,我們一直思考如何改善青少年的正念,培養他們的品德,我們也希望能將佛光山的『四大宗旨』帶回韓國落實於佛教界。」
慧傳法師分享教育學生成功案例,他指出:「因為我們是佛教辦的學校,用的方式雖然有很多跟社會上的教育理念相同,但應該盡量從佛法角度來教育學生。」他表示,例如因果的教育,學生看起來雖然平時不聽老師的話,但是不斷的教導學生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及因果等觀念,等遇到危機時,學生還是會把老師曾講過的話,拿出來用。
慧傳法師致贈大師的墨寶「威德福海」春聯時,也進一步解釋,一般老師教學時很威嚴,訓導處執行規矩是「威」,但輔導室關心孩子的心靈是「德」,當學生真正有問題、有痛苦時,老師若能真正去關心,學生會感受到的,自然班級就會經營得很好,老師要以身作則,才有辦法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