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瑣談】毛公鼎四(革華)形拓片

陳俊光 |2010.02.25
1901觀看次
字級

盛世發現鼎是祥瑞之兆。鼎最早出土記錄在西漢,《漢書‧武帝紀》載有「得鼎汾水上」,彼時奉為神物,遂將年號「元狩」改為「元鼎」。

亂世見大鼎反成不祥物,得者皆祕藏之。毛公鼎在收歸國有之前,一直祕而不宣,是鼎約莫清代道光二十八年(一八一四)出土於陜西岐山縣,最初由陳介祺(簠齋)祕藏,宣統時歸端氏所有,民國時期轉入葉公綽,之後被商人陳詠仁購得,對日抗戰勝利後,陳氏經由第三戰區司令轉交國立中央博物館,最後才入藏國立故宮博物院。

毛公鼎自出土後到入藏故宮博物院前都是被深藏著,處在亂世被視為逆物,那是因為在民間。葉公綽轉徙來台後,再見到此鼎不禁歎謂:「懷璧之罪,可不慎歟!」當然國之重器歸於國家之後,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毛公鼎入藏於私人並非無益處,舉簠齋作「四←形」拓本說明。常見鼎銘拓本皆作成左右兩塊形,在簠齋晚年時自創四←形之傳拓法,因為該鼎銘文在腹內,腹深及底,因為圓弧宣紙極難服貼於腹壁,且多有皺摺,不易椎拓。

附圖所見簠齋親手製銘文拓片,將紙分為左右兩紙,每紙又分為上下兩節椎拓,共有四件←形樣,亦稱「四←頭式」。銘文上下不免有重覆,以確保持原鼎腹內之銘文章法與行氣,能展現其智慧與獨到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