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廖乾榮宜蘭報導】「大師要求佛光大學是一所小而美的精緻大學,招收學生不求多,建築物規模不超過五層樓,以免對於宜蘭的好山好水、難得的美好環境造成太大的衝擊,學校交通動線簡潔明瞭,老師使用方便,能夠達到對於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目標,盡量保留原始林木,施工時不要干擾當地的原住民—各種原生動物。」慈惠法師銜星雲大師之命在籌建佛光大學時,即如此轉達給所有參與規畫、施工人員,成就了「空前絕後」今日美侖美奐學府—佛光大學。

佛光大學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的山坡上,面積約五十七公頃,平均坡度百分之四十六,基地由東向西升起,東西高低差三百一十五公尺,由一條中央溪溝畫分成東西兩側校園。(圖/人間社提供)
由於坡度太大,可整地開發的建地僅約兩公頃。當時,星雲大師獨排眾議,堅持在此興建大學,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而今證明大師獨具慧眼,但是如果沒有慈惠法師深深了解大師的用心,堅毅不拔的努力,恐怕今日佛光大學仍無法達到大師所追求的目標—具備傳統書院的特色、重視倫理文化的本質、從心教育的優美環境。
平均坡度達百分之四十六的山坡地開發案,在當時的台灣是前所未有的案例,甚至於在國外亦屬罕見(目前國內的法令已規定所有坡度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山坡地,完全禁止開發),因此,佛光大學的開發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為了達到大師指示的規畫原則,中興顧問絞盡腦汁,竭盡所能,首先從大地工程著手。為了確保學校的千萬年根基,仔細地測量、調查校地的原貌,對於基地內、外的地質土壤進行鑽探,以充分瞭解;對於校地內每一處的景觀及視野,均逐一踏勘,照相存底,使每一塊開發的建地,都能看見蘭陽平原與宜蘭的地標—龜山島,以此作為整體規畫、設計的依據。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三日中興顧問完成初步規畫,向星雲大師提出第一次簡報。佛光大學當初以申請設立人文社會學院為建校基礎,慈惠法師為加強學校在規畫設計階段即能注入人文氣習,特邀請王鎮華、辛晚教、王秀娟及張長義四位教授蒞臨指導,提供意見。
由於中興顧問第一次規畫大學校舍,尤其是人文社會學院,一時不知如何下手。所幸素有宜蘭才女之稱的慈惠法師在規畫時期,時時給予指導及修正,終於使中興顧問的工作團隊得以契合大師的理念。
自從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向教育部正式提出申請開發許可相關計畫書圖,及第一階段環境說明書起,至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日取得宜蘭縣政府核准雜項(土木)工程執照,得以開工為止,歷經近三年時間。
由於本案在國內是第一宗類似的山坡地開發案,在宜蘭縣更是前所未有。因此,在這期間遭遇到水土保持工程、環境影響評估、聯外道路的配合、開發容積的限制、大學設施的要求等等的審查問題,幾乎都是中央與地方公務承辦人員的第一次經驗,更增加各項審查通過的困難度。在無數次赴中央與地方政府拜訪、解說及繁複的審查過程中,慈惠法師均陪同前往,並給予中興團隊鼓勵、打氣。
終於在慈惠法師全力支持及協助下,關關難過關關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得以正式動工。然而,真正考驗的序幕才剛開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