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軍總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朱志純,畫畫和開刀都是拿手本事,許多小朋友找他看病,遇到需要打針時,會和他討價還價,「你要畫一架飛機給我,不然不要打針」,成為病童最喜愛的醫生叔叔。
朱志純用圖畫「收買」小朋友,也蒐集小朋友送他的塗鴉,有個小女孩寫「朱伯伯雖然你騙我,每次都把我弄得很痛,但我還是要謝謝你治好我的病」。童稚言語裡的真摯心意,是朱志純行醫的最大動力。他認為:「醫師的成就在於社會各界的成全,尤其是病家,病患是醫師的菩薩,醫師應該珍重病患布施的福德。」
朱志純十四歲時水彩風景畫獲得全國青年美展佳作,他本來想考藝專,在家人期盼下選擇醫學院。但對繪畫的熱忱一直潛藏心中,直到四十五歲那年,一天他走在師大附近,經過美術用品社,勾起他二十歲就想畫油畫的記憶,於是走進美術用品社,抱回一堆油畫用品,沒有拜師,自己看書學,只向書法、金石、國畫、油畫樣樣精通的父親請教。
畫畫讓朱志純在繁忙工作之餘,心裡有個寧靜空間。他的幾幅畫掛在診間,他自謙:「用來騙騙小孩啦!」但孩子們可是甘心被他收買,有的每年帶成績單回來看他,還要坐在他腿上一起看診,一點也不怕。
近年因父親在一場車禍後,接著中風,漸漸出現失智傾向,讓他對無常有所領悟,心境也有所改變,開始研讀佛經、吃素、靜坐、捐血。他說:「四十歲以前不用和我講宗教,我只相信科學,會研讀佛經自己都覺意外。」
剛開始吃素他對自己和別人都很嚴格,不管走到那兒和誰吃飯,一點兒葷腥都碰不得。現在佛經讀得深了,明白隨順眾生四攝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重要,可以接受方便素,跨越了這個「障」,讓朱志純覺得更自在了。但在他收到捐血通知的前一天,會特意再吃清淡一些,他擔心「要是吃的太不注意,乳糜太多,血的品質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