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日記.經過天堂》 石鐘寺 不見空山靈石聲

滿濟/文‧攝 |2010.02.20
825觀看次
字級

到雞足山最高點金頂寺,海拔四千尺以上,已經中午十二點了,快被曬成小魚乾的我,為了多看廟,下山時,捨棄了騎馬、索道纜車、轎子,自視腳程健快的我,到雞足山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做舉步維艱。水盡糧絕,望過去是無垠的階梯,我,一個人和我的影子在雞足山緩慢的移動。

南少林蒙塵 軟硬體俱缺

走進石鐘寺,迎面是觀音靈感殿。石鐘寺有南少林之稱,也是雞足山最古老的叢林。寺初建於唐,明清時屢毀屢建,後一九六六年遭文革破壞,直到一九九八年才逐漸恢復少部分的建築。由於政府發展觀光,三分之二的寺地已建設為遊客中心、停車場。

石鐘寺目前僅有一座可容納不到三十人的觀音靈感殿,寺方計畫要擴建,知客師就在入口處化緣。大陸各地寺院都在修建,在寺觀煥然一新之前,應再深思,硬體的設備只需金錢,但在弘法人才的培養,也應列入政策的優先考量。

駐足留光影 永存觀音像

觀音殿供奉具有濃厚的密教觀音像,有三尊觀音穿戴得燦爛非凡,讓我不得不駐足按下相機的快門。我稱他們為七葉觀音、楊柳觀音、綠衣觀音。

如果說寫作是深刻的修行,那麼旅行是不斷的選擇。一處風景一抹光影,一面路牌指標……景像抓進快門時,怎麼忽然變的平凡?這條路那條路,離天黑還有多遠?你的雙腳還能帶你走多遠?

腳步不停歇 有求必有應

拿著地圖的我,從第一天旅行,到經過二個星期的旅途洗禮,才明白那麼一個簡單的道理。選擇是沒有好壞對錯,但人一旦選擇了,就要往前走,把每個風景當成唯一,享受每段旅途的相遇和離別。

朝拜靈感觀音後,走出殿堂,看到「有求必應」,是的,凡相信的必能實現,善念的祈求必蒙神佛感應。

綠茶如甘露 入口塞頓開

知客師招呼我喝杯熱茶,下山走了五個小時,雙腳還在發抖,坐在那張平凡無奇的板凳,比天帝的寶座更享受。雲南市井小民喝的綠茶,抓一把放進玻璃罐,就喝上一整天。此刻,我喝著青澀的綠茶,彷彿喝著天界的甘露。

旅行是最高段的魔法師,他會一天一天把人遲鈍閉塞的感官張開,你的心像蓮藕,重新注入淨水,萎軟的身心再次綻放出如花的亭亭玉立。

史載寺雖在 今日不見潭

石鐘寺,寺名石鐘:閣之左,古有澄潭,上懸崖石,叩之如鐘鳴,故以名寺;今潭、石俱廢矣。石鐘寺為雞足山最古老的叢林,有南少林之稱。

這是史書記載的石鐘寺,但今日潭已不見,空山靈石如天華雨落更無福再現。喝完茶,聞著空氣中的茶花香,在心裡祈願:願如是迦葉尊者守衣待佛出世的聖地,佛弟子能捨我其誰,共轉法輪,弘揚如來聖教。(雞足山系列{1})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