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景氣回溫,不少職場專家預測年後將爆發轉職潮,但勞工們可要注意,「可拋式勞力時代」恐來臨!
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日前報導,後金融海嘯時代,雖然國際景氣漸次復甦,但企業開始以臨時工作人員取代正職員工,意味著「可拋式勞力時代來臨」!國內也出現類似情況,主計處最新調查發現,去年國內臨時工作人數(含派遣人員)首度超過五十萬人。
據主計處每年進行的專案調查發現,去年國內勞動市場受到金融海嘯重創,失業率大幅攀升,從二八年五月一路走揚,到二○○九年八月創下百分之六點一七的歷史新高,所幸,隨著國內、外景氣漸次回溫,去年九月起的失業率已緩步下降。
失業率攀高、失業人數增加,照理就業人數會隨著減少,但去年的臨時性工作人數卻增加,從前年的四十九萬八千人,升至去年的五十一萬七千人,首度超過五十萬人。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這是因為當前景氣仍不明朗,企業多半不願多聘新進正式員工、增加用人成本,只想先以臨時性工作人員來消化手上現有訂單。
特別是近來國內企業流行聘用「定期契約工」,例如面試時,公司會表明錄取者的工作契約是一年一換,每年定期考察員工績效,如果表現不錯,幾年後就有機會轉成正式員工。
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說,這種「定期契約工」制度,國內許多外商公司沿用已久,近來也愈來愈多國內企業採類似制度,嚴格說,這些人都是「臨時工作人員」,他們最大的劣勢是,在公司裡「沒有升遷機會」。
主計處官員表示,官方統計的五十萬七千人,並沒有全部包含這群人,因為調查是採問卷方式,如果受訪者主觀上並不認為自己一年後會離職,就不會被歸類成「臨時工作人員」。所以國內臨時工作人數被嚴重低估,官員說,真要認真估算起來,恐超過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