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清風明月與心齊

羅秀美 |2010.02.08
1652觀看次
字級

「清風明月與心齊」典出唐高僧智亮〈戴雲山吟〉二首:「人間漫說上天梯,上萬千回總是迷;曾似老人巖上坐,清風明月與心齊。戴雲山頂白雲齊,登頂方知世界低。異草奇花人不識,一池分作九條溪。」

詩人釋智亮,為晚唐來華寓居於泉州弘法的印度僧人。因慕名雲遊戴雲山,見此山巍峨壯觀,以為「幽絕可廬」,乃賦詩〈戴雲山吟〉二首讚之,並經年後方歸泉州開元寺。然常言:「身在紫雲(開元寺),顯在戴雲。」後遂與其師徙居戴雲山,結廬講經。

第一首詩說明的是戴雲山之險峻形勢,如登天梯,百轉千迴中往往有迷入山間之感。儘管如此,由於山頂藍天白雲,千巖競秀的嶙峋奇石,特別令人神往。

因此,詩人登戴雲山見奇石似老人巖上坐,心中一片灑然,遂有「清風明月與心齊」的曠然之感。

萬物與我為一的感通,莫此為甚。

第二首詩說明的是,戴雲山因山巔常有彩雲依偎而得名,有「閩中屋脊」之稱。因此,詩人乃有「登頂方知世界低」的感嘆。

又舊志記載,戴雲山山分九派,水注九溪,南有猛虎溪、東埔溪和李山溪;向東流的有祥雲溪和雙芹溪;北有後宅溪以及黃石林溪;西北有盧地溪和中興溪。所以詩人說道「一池分作九條溪」。

此詩看似寫景,其實詩人正藉登山暗喻修行之路,其艱難困頓與撥雲見日,直與登山雷同。一旦登得山頂,方得領會「清風明月與心齊」之境地。

在走上修行道路之前,我們往往充滿困惑,何以人間紛爭如許之多,如何能夠得到幸福。我們總是試圖在迷霧中尋求真理;然而,一旦喜得其妙境,便無孤寂之感,此時漫步清風中,抬頭偶見明月,胸中便有萬物與我息息相通之感。

因此,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才能感受「登頂方知世界低」的真諦;微笑回應俗世之誤解,才能感知「清風明月與心齊」的舒放自在。至此,心乃能與宇宙一般博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