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軍人退撫基金入不敷出,可能在民國一百零七年破產。
對此國防部強調,將以適切延長服役年限方式來因應,也否認此舉與國軍即將推動的第三階段裁軍「精粹案」有相斥之處。學者則指出,目前國軍是中層軍官偏多,基層幹部不足,因此延長尉級軍官的「停年」(在某一階級停留的時限),是合理的解決之道。
國防部人力司長趙克達表示,軍方原本的退休金全部由編列預算支應,八十六年起改採政府與個人共同設立基金的新制。基金的管理運用,由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國防部當然希望基金獲利愈多愈好,但對基金的操作,尊重管委會的專業。
趙克達說,針對募兵制與精粹案即將上路,國防部希望在「增加留營誘因」及「軍隊保持青壯」前提下,適切延長服役年限等配套措施,以力保基金正常運作。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則指出,以美國而言,其實官兵在職與退伍後的福利,遠比我國為高,「我們常把軍人只看成『穿制服的公務員』,他們把軍人視為要去玩命的人」。
黃介正也表示,國軍現階段人力結構問題是高司單位的中層軍官人數偏高,反而基層部隊的尉級軍官與常備士官仍嫌不足,尤其在募兵制上路,不再招收義務役預官後,問題可能更嚴重。因此如果「精粹案」的精簡對象主要針對校級軍官,另外延長「停年」,讓尉級軍官不會還沒累積足夠經驗,就立刻升上高位,其實可以滿足減少員額的目標,也使部隊人力狀況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