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北科大教授林宏裕、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都將捐大部分財產做公益,不全留財產給子女。
俄羅斯企業家波塔寧,打算身後將財產二十一億美元,全數捐給慈善機構,他認為,遺產太多會害死子女。
為了遺產引起的紛爭屢見不鮮,遠的不說,舉台港的近例,台塑「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遺產爭議,最近才達成和解;香港女富商龔如心的遺產官司,香港高等法院日前才裁定。
打拚為了下一代,是華人傳統思維,依佛家來說,那是對「後有愛」的依戀,即從「己身所出」的執著,希望子孫能過好日子,不需要白手起家。
可是,卻忘了「三代之間,誰說沒有滄海桑田;富貴與貧賤,都在轉瞬間」,愛之適足以害之,親手栽種的果實最甜美,過慣優渥生活會缺乏鬥志,沒嘗過艱難困苦,不知惜福。
錢財添爭鬥,品德能長久,洪蘭教授認為,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我深表贊同,個人業報個人受,應該灌輸子女因果的觀念,及止惡行善的德性,才是留給子孫最好的資產。
法雨(彰化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