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劉孝標著作《世說新語注》時間

林伯謙 |2010.02.04
2465觀看次
字級

梁代劉孝標(四六二~五二一)注解劉義慶《世說新語》,或補充史料,發明文意;或考定異說,糾駁原文;或疏釋詞語,詳載出處,精闢富贍,與裴松之《三國志注》、酈道元《水經注》並稱南北朝三大名注。
據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文學》第四七則「康僧淵初過江」,考定《世說注》作於梁武帝天監六、七年(五○七~五○八),理由是孝標「言必稱臣」;且稱沈約「尚書令」,故知是孝標奉敕在西省整理文獻所撰;蕭艾《《世說》探幽》所考,則稍延後至天監七、八年為安成王編纂《類苑》之時。二者時間差異不大,也是孝標最有機會大量利用典籍的時候,而且文人修改增刪原作也很尋常,所以注書應在這段時間。
近期大陸學者趙建成發表〈劉孝標《世說注》撰著時間考〉,認為《世說注》是天監十五年孝標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完成百二十卷《類苑》後,到他死前才完成的著作。這相較於魏世民〈《世說新語》及《注》成書年代考〉認為寫作年代不超出天監元年至普通二年(五○二~五二一);或范子燁《世說新語研究》主張成於天監九年至普通二年,時間延得更晚。
范子燁也論斷《世說注》作於《類苑》之後,只是誤判《類苑》成於天監八年,趙建成文中已經訂正,但趙文考辨仍有疏忽,如謂沈約官至尚書令,死後以此習稱之。其實沈約並非官至尚書令,余嘉錫已有案語:「《梁書.武帝紀》二:『天監六年冬閏月(閏十月),以尚書左僕射沈約為尚書令,行太子少傅。九年春正月,以尚書令行太子少傅沈約為左光祿大夫,行少傅如故。』計約之為令,不過二年餘耳。」且觀《梁書》、《南史》稱沈約為尚書令,皆就其當時職官而書之,沈約卒諡「隱」,死後人多稱「隱侯」。
另孝標注文目前僅見〈賢媛〉第九則、〈汰侈〉第六則、〈惑溺〉第三十則有「臣」字,趙文引蕭艾說法,認為是「習用語」,無特殊含義,像揚雄、沈約所作〈連珠〉皆有「臣聞」二字,孝標〈辯命論〉也說:「臣觀管輅天才英偉。」
 但以「臣聞」、「蓋聞」起筆,乃是「連珠體」的特色,與注書體例不能等同。試觀《左傳》、《國語》、《戰國策》中的「臣聞」,也都是臣對君而發,猶如南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云:「男曰人臣;女曰人妾。『臣妾』對君上之稱。」至於孝標〈辯命論〉實刻意要寫給梁武帝看,所以文章開頭云:「謹述天旨,因言其致。」
趙文還引范子燁云「臣謂」、「臣按」為趙宋學人附入,而說:「稱臣之例僅占三處,本不具有普遍意義,若為奉詔所作,定非如此。」
然若是宋人附入,又何須加「臣」字?且范文列舉〈賢媛〉、〈惑溺〉兩則,都用南宋劉應登評一句非孝標注,便成為難以動搖的鐵證,這不僅牽強,也適足以見〈汰侈〉「王君夫有牛」的「臣按其相經云:陰虹屬頸」無法反駁。
所以何妨反向思考:史載孝標後遭武帝擯斥,故其奉命所作《世說注》又再刪削,現存「臣謂」、「臣按」即是刪削未盡的遺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