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散步 四季皆美

入江敦彥 |2010.01.30
1332觀看次
字級

僻巷有春櫻 美景趣暗藏

想去京都賞花嗎?那麼我認為:最具京都風味的櫻花名勝,應該是圓山公園!

其實,外地人常問的「京都風味」,常讓京都人感到困惑。因為賞櫻不像「京都風味的佛寺」,人人都會直指「金閣寺」,相反的,京都人認為最好的賞櫻之地,應是交通方便,人又少,只有京都人才知道的隱密場所、藏身場所、內行人才知道的地方。

基本上,對京都瞭若指掌的「入迷者」,其知識多半以平常散步的地區為範圍,說白一點,就是自家附近。就像《綠野仙蹤》的桃樂絲所說的,我相信「家裡(附近)最好不過了」,而且支持這分自信的,是京都人言語無法形容的,確實存在於窄巷裡、無名小祠、路旁陰影裡的,活現的純真之美。

我也是京都人,不過散步範圍稍微大一點。小時候只要沒人管我,就會一直走,沒有限制。因此,若在京都車站前面被問到的「何處賞櫻最美」,我的答案是:「梅小路公園」。

說起梅小路公園,蒸氣火車固然有名,不過這裡面有可以宣稱建都一二○○年建設當中唯一成功的例子,那就是九千平方公尺大的池泉迴遊式庭園。收費的地方也有兩百日元門票的價值,附設的餐廳也不錯,但最棒的應該是東側的大草坪廣場。周圍是森林風貌的散步道,混合種植了山櫻、八重櫻、紅枝垂櫻,真有說不出的風雅;入夜之後還會從腳邊打照明燈,成為樂趣無窮的夜櫻景觀。

夏之拾翠亭 嚴島紅漣漪

御所西南隅的拾翠亭是公卿九條家專用的茶室。說到京都風味,首先想起的地方之一,就是站在月牙池上的橋,會看到的這棟兩層建築。

拾翠亭很適合夏天,尤其是如膠沸滾的京都夏天。只穿一件薄衫還是滿身大汗,身體躁熱起來的時候,燃起端莊的練香,憑欄等待晚風,望見延伸到水池的嚴島神社的紫薇散落,讓借景的東山倒影在水面泛起漣漪,一邊說:「熱死了,熱死了,快活不下去了。不過花還是開得這麼漂亮啊!」說話像吟詩一般,這些一定是京都人。

往昔,每年紫薇開花時,拾翠亭的池子會有許多翡翠鳥飛來,聽說拾翠之名因此而來。這裡果然是排解夏日的空間啊!

不只拾翠亭,在京都,只有夏天才能享有的季節風物或散步道也很多。有時候甚至比食物味美或天氣高爽的季節更來得豐富。

京都夏天最有名的代表景物,就是架在鴨川或貴船的河水上方舉辦宴會的床机,通稱為「河床」(註一)。作為一種活動「節目」當然是非常特別,迎合外地客人的印象卻揮之不去。因為太簡單明瞭了,我個人羞於出入那種地方用餐,這種心情京都人會懂的。

秋訪中村軒 栗果成熟時

某年晚秋我參觀了桂離宮。這是八條宮智仁親王的別墅。他是從安土桃山到江戶時代的名君後陽成天皇之弟,未繼承王位,一生執著於造園的興趣。他也為後來十三歲就出家的次子良尚法親王,也就是後水尾天皇的養子,建築了現在的曼殊院。

智仁親王得到豐臣秀吉的援助而精心建造的,就是桂離宮。常被提及受到西洋式庭園的影響,可見其處處洋溢了嶄新的創意。就日本的早期庭園來講,可以說非常少見,從自然中游離出來,到處都可觀察到直線的設計。

遺憾的是現在的格局,已完全無視於創建時的意圖,任意伸展的樹木漫然覆蓋過早先的旨趣。

不過現在的桂離宮,最值得一看的地方還是參道和外苑。這裡刻意構築整理的樹林畫面和─說來諷刺─白木牆上方缺乏剪裁、令人聯想雄壯守護林,好像合奏著交響曲;像用牡丹刷子渲染過顏色的樹木此起彼落,甜美中令人心痛。

只是,大多數的外地遊客都不看外庭,便坐計程車離開。豈能在這種偏僻的地方浪費時間……,這些可能是忙碌都市人的想法,其實用不著那麼拚命啊……。換句話說,把時間浪費在幸福上的人,才會注意到桂離宮外側空間的美啊!

下鴨現本真,名勝任糾神

印象中,禪庭是京都適合雪的場所,也很漂亮,現實上它卻很難描繪,因為它是已經完成的庭園。被雪覆蓋起來的時候趣味會不夠,雪融的時候又變成阻礙的東西。不過積雪翌日,天氣暖和晴朗的話,花上一天,觀看庭園從雪面下慢慢成形也不錯。

有一夜,我察覺到風雪很大,就決定要熬整夜,然後去了大德寺。雪下得很大,但時間不長,我有點擔心;還好庭園就像打燈強調一樣,向風突出的部分就像裝了雪的筆筒一樣。天空陰霾,庭園卻充滿了陽光。

這時參拜了小寺院高桐院和龍源院,比庭院記憶更鮮明的是山茶花與雪的組合。梅配鶯、月配雁、雪配山茶,幾乎已成了定型的組合,高桐、龍源兩院裡綻開的名木花朵─高桐院的曙椿和龍源院的龍源椿(註二)更是如此。

這個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洛中森林,位於下鴨神社境內。青葉鮮嫩欲滴的五月有豔麗的葵祭、瀨見小川上螢火蟲飛動的納涼市集、從常綠樹木間隙裡紅葉燃起的秋天─這裡的任何時節都很美,不過糾之森只在冬天現出真實的姿態:綠意落盡,滿地枯葉的冬天。

留下大自然 成都市遺產

這裡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ESCO)選上的理由,是因為「在都市中心裡留下大規模的自然」這種反抗文化的文化特殊性。現在世界上有七百處登錄的文化遺產,這裡是唯一未經人手碰觸的地方。

而且,潛藏在這個森林、純淨無垢的「古代」,只有在冬天才能觀察到。那裡是無數神明棲息的家,光源氏委身於其神,歌詠著「就是現在,告別憂患人世,不再停留」,正如他所歌詠的,此處乃是人類所應回歸的幽玄風景啊!

與下鴨神社成對的是上賀茂神社,也同樣是冬天的景色較美。橫跨境內的明神川穿過包圍的木柱,流過神社職員住宅區前面,那片藤木的景色真是清新宜人。不過明神川真正美的地方,要到更下游,農家多的地方才看得見。

古式的茅葺屋頂已經少見,不過洛北這附近住的多為經營小規模農業的人,其中種植酸莖菜的農家占了大半。醃酸莖可是京都醬菜之王哦!冬天正好是淹漬酸莖的顛峰期,只見家家戶戶的車庫或簡單的溫室前面擺置的木桶,裝的都是已經在溫暖的室內發酵成熟、只等著出貨的「酸莖漬」,這種醬菜吃起來有一種清爽的香味。

用扁擔和大石頭壓住、正式漬泡前的木桶,漂揚著未成熟的香氣,壓住冬寒,擴散開來。沿著田畦流動的明神川吐著蒸氣,婦女們洗著收成的酸莖菜,笑語不斷。澄淨的流水與甘甜大地的味道,這就是京都,也是唯有憑藉認知地圖才能尋覓到的散步道路。

對了,因為太小或形狀不好的酸莖漬都不適合批發出去,所以在這裡隨處可買到自家製的酸莖漬,這也是散步在寒風刺骨的上賀茂,讓人滿心歡喜的一件事。

風味的京都 貧福盡皆宜

近來時常看到「大人的京都」這個符號,起先我把它想成從從容容度過假日,精神上有餘裕的人才會選擇的京都景點,沒想到竟是錢財有餘者的消費場所,讓吝嗇的京都人大吃一驚。假若真有「大人的京都」這種地方,還是要在古川商店街這等地方才找得到。

哎─「京都風味」也好,「京都時間」也好,或者是「京都的認知地圖」,一邊想著無聊小事,一邊漫步在京都的四季裡,此樂何極!

對方位和忌諱敏感的古代京都人,走一步就唱一句「貧、福、貧、福」,看到達目的地時,是「貧」還是「福」,為結果一憂一喜。這種沾滿塵埃的「厄運/好運」遊戲我還算喜歡,但是這種貧福步履倒還沒試過。因為如果是在工作,注意力就很集中;如果不是工作,不論去哪兒,都想保持散步的心情。

散步時,並不需要對前方的人事景物,判斷貧與富。沒有弄錯方位卻遇鬼碰蛇,也是經驗。管它是貧是富,只要樂在其中,散步必定欣然自得。有此心理準備,再有一位談得來的伴在一起就更好了。這裡起個頭,那裡起個頭,思維變動,不曾佇留,也不倦累。京都這個都市,有貧福,有鬼蛇,當然還有飽滿的美。

─就這樣,一段路就好,願意跟我一起在京都散步嗎?

本文部分摘自《秘密的京都》/山岳文化出版

註一:鴨川是河流、貴船是地名,山中有河。在河面上架設臨時性的木板地面,設席用餐飲酒的地方叫「河床」。

註二:兩者都是山茶花的種類;「椿」是山茶花的日文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