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衛生署擬針對經濟能力分級,對健保費採取差別費率,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重申此調整方案,半數民眾的保費不增或減少,民調也顯示超過六成認同有錢人應調高健保費,是否在農曆年前定案,楊志良鬆口表態:「希望愈早愈好。」不過他指出仍會加強與國會、民間團體溝通,才會正式實施。
衛生署規畫將所有國人依照收入分四個等級,楊志良表示初步估算,最低費率約百分之四點五,比現行的百分之四點五五還低一點;最高費率約為百分之五點五,不會超過法定行政權可調整的百分之六。健保局局長鄭守夏表示,目前已提出多個計算版本,共同點就是約有半數的民眾,保費可不受影響,至於調漲保費與否的中間值,約從月薪兩萬五至四萬元之間,尋求最合理的切點。
外界質疑不少「有錢人」,在目前的保險類目中,仍是高薪卻是低保費,是否反而成為調降保費的受惠者?鄭守夏強調會設排富條款,交叉比對申報所得稅資料,絕對不會調降到有錢人的保費。
健保局昨天公布「健保財務狀況認知民調」,鄭守夏指出,六成民眾認同有錢人應調高健保費,與目前的調整方案原則一致;五成五民眾支持月入達三萬元以上者,每月可多繳一個便當錢的保費,進一步分析這些受訪民眾,發現自身月收入愈高者、對此作法的支持度反而愈高,可見民眾能理性看待健保財務問題。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衛署目前的問卷以及對外說法,都誘導民眾「保費漲別人的」,但是不少授薪階級其實也被定義在應漲的有錢人,她強調:「不是每個有錢人都是郭台銘!」
此外,由於北、高欠費已被列入為應收款,即使追回也無法解決健保目前的逆差,但滕西華質疑衛署容許政府慢慢還款,卻急著向民眾討保費,社會觀感自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