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最遲兩年半後,現行屬指示用藥等級,只有藥局、藥房才販售的低劑量維他命,會「降級」為食品。未來這類低劑量的單方或綜合維他命改為食品後,將以膠囊、錠狀食品管理,業者最遲在後年六月底前完成查驗登記。
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錠狀、膠囊狀食品,每日攝取量高於「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一點五倍、低於「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上限,未來不會再像現在採「雙軌制」,有的以膠囊、錠狀食品管理,有些則屬於指示用藥,一律以膠囊、錠狀食品統一管理。
蔡淑貞解釋,低劑量維他命改以膠囊、錠狀食品管理,主要考量到這類產品的風險仍比一般食品高,仍須查驗登記把關。
她說,未來除了會逐一檢視現今市售藥品級維他命,評估是否改列食品外,由於廠商需要時間因應,會給予緩衝期,明年一月一日起開始受理廠商登記,所有廠商須在後年六月三十日的期限前完成查驗登記。屆時,除已生產的庫存品仍可以「藥品」級維他命出清庫存外,新製造的產品都屬食品級維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