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歷時兩天的行政院全國人才培育會議昨天落幕,國科會建議教育部,研議在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英語科加考聽力及口說題型。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說,構想是仿「托福」模式,國一至高三間完成檢定即可。
吳清基表示,因為設備問題無法克服,無法在全國性考試辦理,可仿留學先考「托福」模式,由學生自己拿到檢定後才能進大學;至於檢定單位將會研議一公正、具公信力的機構辦理。
有人擔心掀起英文補習風氣,吳清基指出,未來會透過公共電視、空中大學及E化系統做英文聽力教學,也藉此解決學生英文程度城鄉差距的問題。
昨天多名學者在綜合座談中質疑,政府人才培育政策過度側重產業面,不夠宏觀,質疑政府人才培育是為了台灣產業,還是為台灣社會培育人才?政大校長吳思華在綜合座談率先發言表示,人才培育應著重全面性、周延性,尤其對國家安全、文化延續、環境發展的人才發展應重視,包括少數語言、國際談判等,雖與產業沒有直接關連,但是關係國家命脈,教育應追求前瞻性與理想性。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對此表示認同,指出政府人才培育只是半套規畫;他說,政府只著眼產業與國際,國際視野只強調語言能力,對於全球變遷等地球未來的思考、規畫太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