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深情】郎毓文 與父親的珍寶對話

李碧華  |2010.01.25
1713觀看次
字級

為父親籌辦攝影紀念展,郎靜山的小女兒郎毓文,總憶起父親生前的仙風道骨;一襲長衫,輕飄飄的,卻是練過十八般武藝,什麼都了然於心。在世的時候,靜靜的一直在兒女旁邊,輕輕的做他自己的事情,也做兒女的榜樣,沒有文飾,沒有火氣,沒有造作,只有全然的寧靜。

「早在三十年代,父親就開始混合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的曝光運作,這與現今多媒材創作同一源頭……」郎毓文還記得:「小時候和弟弟常在暗房看父親放大照片,有時會幫忙過水,化學藥水沖洗後,一張張作品直接掛在沖洗盆上端。」穿著大袖襱唐裝在暗房紅外光下的遮光動作,比交響樂的指揮還要有味道。

郎毓文覺得,被拍的物或人與攝影師、欣賞者之間,要能有共同的焦點,才能成就那「知」的樂趣,或是「靈」的光明,或是「豐富」的領受,或是「美」的經驗,端看其間如何呈現。可惜在父親留下的底片中,許多從影像中看出的人物與名字都已不可考,只能從這些神情或打扮,去揣摩那個年代的人文風情。

「整理父親的作品時,發現如此煩雜的事情,也是可以很有趣的,常常會莫名的升起一種快樂。」有時候,是在辛苦沉悶中,突然看到一張精采的作品,感覺它彷彿在向自己說什麼,「好像所看到的作品是有靈魂的,它故意要引你注意,而不只是一張照片。」

郎毓文就在發現珍寶中得到靈感,也才知道長壽至一三歲的父親,生趣就在創作的不斷變化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