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算得上是獸中之王了。
有一天,一隻老虎抓到了一隻狐狸,老虎張牙舞爪,正要吃狐狸時,狐狸卻說話了。狐狸說:「誰敢吃我?老天爺最近才派我來做獸中之王的,哪一個敢不聽
?誰要碰我一下,老天爺就會懲罰誰。」
這一下子,可把老虎唬住了。可是老虎還是不大相信,老虎說
:「就憑你這個樣子,你還想做獸中之王,算了吧!我才不相信。」狐狸看老虎不相信,就說:「你不相信?那我在前面走,你在後面跟,看看現在,在這個山林中,哪個動物敢不對我恭恭敬敬?」
老虎同意狐狸的要求,讓牠在前面走;老虎也知道狐狸很狡猾,怕牠藉機偷跑,所以緊緊地跟在後面。說也奇怪,牠們所經之處,只見滿山的禽獸,都驚慌逃避,這時,狐狸得意的說:「現在你可相信了吧?我是奉老天爺的命令,成了獸中之王,以後看到我,也得乖乖的。」老虎半←說不出話來,狐狸卻大搖大擺地走開了。
但狐狸才脫離老虎的視線,就一溜煙跑走了,慶幸撿回了一條命。
其實,那些小動物並不是怕狐狸,而是怕緊跟在狐狸後邊的老虎。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狐假虎威」這句成語,指的就是這個故事。
不論中外,在所有的故事中,幾乎都把狐狸當做壞人的代表,狡猾、貪便宜、不講義氣的形象,深植人心。
有人把一些表面上很和善,事實上很會耍心機的人,叫作「老狐狸」;也有人說,好人自是好人,壞人縱然能裝好人,可是日子久了,也會露出「狐狸尾巴」。
在《聊齋》中,也有不少講「狐狸精」的故事,據一些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以來,老百姓就常常在家中供奉狐仙,由於這個迷信,也更增加了狐狸的神祕感。
其實,狐狸是一種穴居山野的小動物,跟狗長相差不多,性情狡猾、多疑,如遇敵人,欲逃跑時,會放出一種怪臭的氣味,現在我們對有些人的體臭,叫作「狐臭」,可能也跟這個說法有關。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