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測愈來愈近,高中數學補教老師許哲表示,從去年起指定科目考試範圍縮減,指考不考的部分,在學測可能反而是重點。他提醒考生「不要再追逐難題」,熟悉基本定義、公式、定理,把自己的狀況調整到最好。
圓錐曲線是許多學生的頭痛單元,但近三年都出兩題;且都是拋物線一題、橢圓加雙曲線一題,等於三個圖形都考到。許哲強調,橢圓和雙曲線因為定義和方程式的格式接近,常一起考,考生須熟練焦半徑的定義法、圖形方程式。
許哲表示,機率與統計有熱門的趨勢,去年出了三題。他舉例,去年是讀「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九十五暫綱)的第一屆畢業生,九十五暫綱的統計課程新增「信賴區間的解讀」,去年就考一題多重選擇題。「很多名校資優班同學,都栽在這一題而失去滿級分!」許哲認為,很多版本教材在這裡的說明內容都不足,反而給教授命題空間,考生宜注意信賴區間的正確解讀,小心似是而非的選項。
三角函數測量應用,以及平面與空間幾何部分,許哲說,一定要畫圖,不要只從題目文字找條件。某些生活應用題,例如地震規模、PH值、環保議題相關數據可能要用到指數與對數的計算;選舉民意調查、新流感感染人數與疫苗接種率,就會考到統計的資料分析。
學測數學科共二十題,許哲說,需要複雜計算的不會超過五題,答錯不倒扣,考生要勇於作答。「不會的一定要猜!」可試著把每個選項代入題目測試,或使用「窮舉法」。以去年選填第一題為例,優秀考生一看就知道在問五的倍數;若一時想不到怎麼算,只要從一百倒著數回來,配合題意就能得到答案是九十五。排列組合與數列級數的問題也可試著列舉數據,有機會得到答案。
「仔細審題、不要放棄、驗算答案。」許哲說,作答時間一百分鐘很充裕,多的時間一定要驗算,程度好的學生可用不同方法解題作為驗算。
許哲呼籲考生,不要再買新書、做新題目!現在應不斷強化、反覆練習手邊教材和筆記。考前一周就依考試時間(下午一時至二時四十分),每天演練一回近年歷屆試題,讓自己在考試時段保持思考數學的習慣,也加強熟悉題目和控制作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