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舉匯入 台幣過度升值 須防範不利出口、引發通膨 惟一味防堵 恐得不償失
去年台灣股市漲幅多達近百分之八十,有些飆股甚至大漲十倍以上,新台幣有大幅度
升值趨勢,國際熱錢大舉匯入,使得新台幣從去年最低時的三十五元對一美元,升值到昨天的三十一點七八元,外資並預測三十點五元才是滿足區,引起央行彭總裁的注意,罕見地公開要求匯入台灣的熱錢,若不買台股就在一周內離開台灣。
彭總裁的強硬作風,暫時嚇阻了熱錢,但昨天新台幣又大幅升值一角,而且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兩岸金融MOU十六日即將生效,及在ECFA簽署題材加持下,資金匯入趨勢不會變,如果加上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呼籲人民幣應該一次升足百分之十,勢必引發國際投機份子的覬覦,未來如何因應新台幣的升值壓力,才是彭總裁最艱巨的挑戰。
新台幣若是在短期內過度升值,必定重創出口競爭力,並連帶引發通貨膨脹,最後導致資產泡沫化,後果正如同洪水潰堤淹般可怕,央行是該有動作;可是,台灣金融開放已成定局,當然不可能突然禁止所有外資匯入,以開倒車方式阻止熱錢,然而一味以有限的外匯存底干預匯率,和龐大國際熱錢對抗,恐怕很難獨撐大局,而付出的代價也將會空前慘烈。
而且,央行如果不顧一切全力阻升,短時間或許奏效,就長期而言,在人民幣有大幅升值壓力的現實下,萬一央行的防線遭熱錢攻破,對台灣經濟的傷害也不會亞於前述狀況。
所以,筆者認為,台灣正面臨空前的挑戰與抉擇,如果說新台幣升值的速度,可以決定台灣未來十年的命運,一點也不為過,差別只是傷害何時會造成,及台灣到底有多少承受能力而已。
央行如果把這次空前嚴峻的考驗,當成過去的一般情況看待,只採取被動式的阻升防堵措施,相信很快就會被身經百戰的國際投機份子「看破手腳」,會被迫付出多出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機會成本,結果非但無法遏止升值,還得面對更棘手的通貨膨脹,成了標準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況且,央行要求外資匯入款必須買台股,否則就得撤離的邏輯,讓筆者無法理解,難道央行鼓勵熱錢拚命買台股,幾個月後再眼睜睜看著熱錢在股市、匯市兩頭大賺後揚長而去,把泡沫留給全民承擔嗎?央行必須思考其他方法來疏導熱錢,以穩定國內金融秩序與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