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指出,雲林某國小推行「不抱怨」運動後,發現孩子正向思考變多,行為舉止也變成熟。
「不抱怨」運動源自美國牧師威爾·鮑溫所著《不抱怨的世界》,全球已有超過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參與這項運動,學校能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培養正向思考能力,是很有意義的事,甚至可發展成學校特色。
在少子化後,發展學校特色幾乎成為各小學爭取經費及招生的重點項目,不過,以筆者從事教職多年的經驗,學校特色往往無法持續,常是換一位校長就換一個特色,極少真正深耕,非常可惜。
校長都有理想與抱負,想要展現自己教育理念,或因外界壓力,不得不讓學校變得與前任校長時不同,但有時「守成」也是對學校的建樹,「蕭規曹隨」不就是美談?
教育能否有成就,有時「擇善固執」是關鍵,以「不抱怨」運動而言,功效可說已通過全世界認證,對學校、學生都有助益,更是學校的品牌與價值所在,就持續推動吧!李悅(南縣學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