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行政院研考會推動「提升國人英語力」,預計花五點二億元預算、三年推出三十五項計畫,包括建置雙語標示、設英語街等。
建置「雙語標示」指的是街名、店招、公共場所指標?如果是,與提升英語力有何關係?何況,若類似101大樓跨年焰火的「TAIWAN UP」中式英文,豈不愈弄愈糟?設置「英語街」又是什麼?整條街的店家、住戶說英文?到哪找這麼多英文流利的人住在一起?難怪學者批評整個計畫是「撒鹽空中」,資源有限卻散彈亂射,根本不可能達到目標。
不過,「英語村」的可行性比較高一些。所謂英語村是學校營造說英語的教學環境,但目前四十六所學校都是小學,英語村的英文程度只到小五,無法提升到高中、大學階段,對國人整體英語力沒有太大貢獻。
再談英語街,計畫是由學校英語村,結合各地特色與資源,和周邊商家結合成英語街,將生活空間轉化為英語學習情境,但別說偏鄉學校、社區不可能,即使台北市信義計畫區都做不到,「畫大餅」未免太不實際了。
據報導,台北縣各國小將於一○○學年度起,每周英語課增加兩節,北縣教育局為此,前年起為國小英語教師成立「正音班」,迄今有八百名老師完成「正音訓練」,希望能讓學童學到正統、正確的英語發音。
我認為,這相當重要,政府的提升英語力計畫,好像以為有了英語街、英語村就OK,但師資呢?大學英語系畢業的老師,未必能講一口字正腔圓的英語,何況非英語系畢業的老師,這就需要「正音班」。
提升國人英語力不是短期可以達成,試想,若美國想用三年讓國民學好中文,可能嗎?研考會用心良苦,但計畫應實際可行,否則徒然浪費資源。蘇興(北縣板橋/英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