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故居 幽遠書香傳

鐘友聯 |2010.01.09
990觀看次
字級

奇峰秀水到處都有,能吸引人的景點,背後大多有豐富的人文事跡。這次我會選擇到武夷山旅遊,除了因為這裡是傳說中,道家真人修練之地,武夷真人羽化成仙之處,更要的是,這裡是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故居及講學之所。

大師講學四十載

凡是讀過中國哲學史的人,都知道朱熹集理學大成,調和周濂溪的太極圖說,與張載、程伊川的理氣說,融和貫通古今哲學,自成一個體系。他著作的《四書集註》,更被認為是古今讀書人必讀的一本書。

武夷山被道家稱為「第十六洞天」。南宋理學大師,在此居住四十多年,創立「紫陽書院」,在此設帳授徒,著書立說,使武夷山成為中國東南文化的中心。

武夷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此生怎能不實際親臨走訪呢?

歷來雅士好山水

來到武夷山,才知道名不虛傳,億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峻嶺,秀水瀠洄,風光獨特的美景,兼有黃山之奇,桂林之秀,西湖之美。來到紫陽書院,石壁上有朱熹的詩文手跡。在此靈氣充盈之地講學,自然可以培養人才。

好山好水,一向是歷代文人雅士喜歡造訪之處,因而寫下不少讚美詩文。古人題鐫摩崖石刻,武夷一地便有四百多處,豐富的人文史跡,增添了名山的豐采。難怪古詩云:「三十六峰真奇絕,一溪九曲碧漣漪;白雲遮眼不知處,人間仙境在武夷。」

人間仙境不在塵

人間仙境不在紅塵,天下名山僧佔盡。來到紫陽書院,我才發現,原來古代的讀書人,也類似修行人,他們也懂得尋找名山勝境,來鍛鍊心性,腳踏實地体驗理氣,親証天人合一的境界。

八百年前的紫陽書院,是個人煙罕至的地方,進出十分不便,且必須溯溪而上。想必古人認為:追求學問,必須是清靜之所,不受外界干擾;故明師大多選在不受汙染的地方講學,才能讓學生專心致志。

思讀書今古不同

想到古人求學,須不辭千里跋涉,才能到達講學之地,如果是現代,把書院設在深山避靜之地,必定招不到學生,不覺莞爾深思。

古人和今人,讀書研究學問的心態,有些相同,有些不一樣。就功利的層面來看,或許相同。現代人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讀書。古人為了參加科舉而苦讀,十年寒窗苦讀,一舉成名天下知。

許多滿腹經論的大儒,才是令人敬佩,他們不慕榮利,放下一切,專心致志,努力追求學問,探究心 性之學,過的就是修行人的生活。

慕名而至不怨遠

古人把追求學問擺在第一,像朱熹這麼了不起的大儒,不論躲在那個深山,好學之士,想必都會慕名而來吧。

來到武夷山,參訪了朱熹的講學之所紫陽書院,引起我許多懷想,心中不禁升起幾分羨慕,古代的讀書人,為了追求學問,能夠放下一切,來到靈秀之地,追隨大師,是多麼幸福的事呀。

正所謂:「大師難遇,福地難找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