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中國與東南亞國協十國將啟動自由貿易區協定,東協加一自貿區的形成,將深深影響此區域經濟的發展。
中國與東協自貿區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也是開發中國家間最大的自貿區。二○○三年開始,中國與東協的雙邊貿易額,已從五百九十六億美元增至二○○八年的一千九百二十五億美元。
二○一○年起,中國與東協九成貨物將採取零關稅,中國十三億人口與東協地區的六億人口,將被緊緊的聯結在一個市場中,東協加一自貿區形成後,東協對中國的出口預估將成長百分之四十八,中國對東協的出口也將成長百分之五十五,未來雙邊貿易將成為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貿區。
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的形成,對東協國家而言,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就中國的產品而言,出口到東協的消費品、電子產品、摩托車等,將對東協業者造成威脅。
不過,東協國家生產的石油、糖、稻米、棕櫚油、熱帶水果等,在中國的市場卻相當大的競爭優勢,東協廠商也因此更容易進入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市場的商機更是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
面對中國與東協關係的不斷深化以及自由貿易區的形成,美國、日本、印度、澳洲、俄羅斯等國已經紛紛加大對東協的投入,以取得更多的商機,東協已然成為亞洲經濟合作的焦點和重心。
至於被排除在外的台灣,未來在中國與東協市場的競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形成,對與該地區有經貿往來的國家而言,將是機遇,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