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的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上月三十日一致裁定,將對中國進口的二十八億美元鋼管製品課徵關稅,此舉預料將升高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根據貿易額,這是美國對中國提出的最大宗反補貼稅懲罰案件。
ITC在華盛頓以六票對零票,裁定中國進口品可能傷害美國的鋼鐵廠商。提案者是包括美國鋼鐵公司在內的企業與團體。
十一月間,美國商務部就已針對用於石油井的中國鋼管進口品,設定百分之十點四到十五點八的課稅率,並等待ITC的最後裁決。
自從歐巴馬政府去年九月間,對中國進口輪胎課徵百分之三十五的關稅以來,關稅就一直是美國與中國貿易摩擦的焦點。
美國一年自中國進口約五千萬個輪胎,約占全美銷售輪胎總數的五分之一。
中國強烈反對這項措施,批評美的措施是保護主義,並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控訴。歐巴馬十一月十七日訪問北京時,曾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一起保證,將致力化解貿易糾紛。
根據商務部的資料,遭課徵關稅的產品是用於油井的空心鋼管製品,如井管、油管等。
美國二○○八年自中國進口約二十八億美元的這類製品,比二○○六年時激增百分之三百五十七。ITC的統計顯示,美國一年消耗約一百一十五億美元的鋼管製品。
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差距,讓美國在二○○一到二○○七年間損失約兩百三十萬個工作。
馬里蘭大學教授摩里奇並說,中美貿易差距「對經濟復甦構成威脅,可能讓失業率近期內維持在百分之十之上」。
不過,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說:「兩國討價還價的實力非常相當,但這項裁決會設下危險的膽小鬼遊戲,一旦太想討好國內民眾,導致其中一方或雙方理性的集體決策失靈,情況就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