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由牛、羊等病畜傳染的Q熱,症狀與登革熱及流行感冒十分雷同,少數人不察演變成慢性Q熱,進而引發心內膜炎,孕婦亦可能因此流產,義大醫院近來收治多例,醫師提醒,此症北高雄尤其多,要特別小心。
義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賴重旭說,Q熱是貝氏考克斯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人感染後有六成無症狀,四成有發燒、畏寒、頭痛、倦怠、肌肉痠痛、肝指數上升情形。
門診中一名五十多歲果農,本身是B肝帶原者,七月間因發燒、寒顫、頭痛達三天,到醫院掛急診。他白血球,血小板數偏低、肝指數飆高,住進肝膽腸胃科,但因燒不退且血小板劇降,情況詭異,會診感染科後,一度懷疑是登革熱或恙蟲等疾病,通報疾管局,才證實是急性Q熱,進一步追查,原來果農鄰居有養羊。
另一名二十多歲廚師,因連續發燒就診,經二度流感快篩都為陰性,但就是燒不退,醫師追蹤他的旅遊史,發現他曾到放養羊的山區遊玩,且有接觸羊隻,也證實為急性Q熱。
他說,國內近來登革熱、新流感盛行,Q熱的症狀表現,又與這兩類疾病相似。Q熱的病菌常以羊等動物為宿主,再經糞尿、乳汁,胎盤及羊水排出,藉空氣散播。多數病人兩周內可痊癒並具免疫力,但少數病人未投以特殊抗生素,可能變慢性Q熱,進而產生心內膜炎等疾病,療程最長三年。
賴重旭表示,Q熱高危險群包括農夫、獸醫、毛皮業者、屠宰場員工、畜牧業者等,致命率不高但傳染率強,提醒民眾如發燒不退,最好主動告知動物接觸史、旅遊史,方便醫師進一步判斷,平常最好亦避免飲用生牛奶、生羊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