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尋常、超越語言的恩愛,讓妳很感動?」
「只感覺到當下的時空都凍結了…,我真的很想再多幫一些忙,卻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表達與溝通?」
「後來妳怎麼辦?」
「我想到雖然她的先生也是瘖啞人士,但畢竟他們夫妻相處了數十年,都不是靠語言溝通,而是靠肢體語言與相愛的默契在溝通。「--…」只好請阿香的先生,在阿香臨終前的躁動時刻,想辦法安慰阿香。」
「阿香的先生怎麼安慰她?」
「他就先用一隻手一直順著阿香的頭,然後再用另一隻手,一直安撫著她的胸口,好像在告訴阿香放心,不要緊張、大家會一直在她身邊,然後很神奇地,阿香的躁動竟獲改善,而阿香就這樣平靜的往生了。」
「他們夫妻相處一輩子,這種無言又無聲的愛,在臨終道別時,卻遠勝過千言萬語的保證啊!」
「家人之間肢體充滿愛的接觸,勝過我們這些外人拚命的安撫來的更有用,讓我了解很多事情,雖然無法解釋,但確實是存在的。」
「所以要找存在的意義,真的是要發自內心。」
「我以前念研究所時,曾經認識一位盲生(他是腦癌病患,在開完刀後看不見,但幸運的是,他活下來了),有一次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小怡突然想起以前認識的人。
「?」
「他說:我雖然盲,但是我的心不盲,誰對我真的好我都知道。」
「人的心,真的很奇妙。」
「我好相信這些經歷過人生黑暗、艱澀歷程的導師們,比我們每個人都清楚,是吧!」
「病人永遠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啊,一起加油。」我鼓勵小怡。
「照護病人,其實收穫最大的是我們,我要更加努力,更用心體會,日後才能把臨終照護,在必要時既使不需要用言語,也能做得更好、更深、更廣。」小怡舉起小拳頭,露出了微笑。(下)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