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東男子一向是美國優先進行安全篩檢的對象。日前一名奈及利亞男子企圖炸毀美國客運班機未遂的案件,已再度引發美國社會對於「種族篩檢」(racial profiling)的敏感爭議。
美國政府禁止各機關以種族或族群為基礎,對單一對象採取特別作法。但在耶誕節當天這件炸機未遂案後,各機場疲於因應等待安檢的漫長人龍之際,許多人認為「禁止」安全官員考慮種族或族群因素未免太天真。
不論父親是非洲人的總統歐巴馬,或他的前任總統布希,都曾三令五申禁止種族篩檢。首位非洲裔美國司法部長霍德上月談到,大學時期被警察路檢車輛搜索武器經驗時也表示,「種族篩檢」不是好的執法方式,並誓言反對。
然而,曼哈坦研究中心研究員麥唐納(Heather Mac Donald)認為,炸機未遂案並不足以打破美國的種族篩檢禁忌。但她認為,不同於警方單以非裔美國人為對象偵辦任何人都可能犯下的刑案,聚焦於「穆斯林人」並非真正的種族篩檢。
她說,如果談的是「穆斯恐怖主義」,就定義而言那當然是指由穆斯林人犯下的案件。雖然這並不代表每一個穆斯林人都犯下恐怖犯行,但它確實意味追查的是一個穆斯林嫌犯。因此,如果追查路德會信徒就毫無道理。
紐約市立大學種族問題專家路易斯(R. L'Heuerux Lewis)表示,最大的問題是,即使沒有官方政策說明,那些每天在安檢門前工作的人,也會認定對旅客進行篩檢是自己的公民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