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政策 縮小閱讀城鄉差異

羽盷(台北市/教育人員) |2009.12.30
575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全台有一百二十鄉鎮沒有書店,而且實體書店多分布在北部,南部、東部較少,就算有書店人潮與買氣,也不如北部。

實體書店的消長,是近年來出版文化界的關注重點,不過,南部實體書店減少,不能歸咎閱讀、買書風氣差,是與網路書店崛起有關。

近幾年,台灣的網路書店和零售業者結合後,威力大增,即使是偏遠山區、離島,也能透過超商取貨、宅配等型態賣書,加上網路書店折扣較多,書種齊全,相較之下,地方鄉鎮的實體書店市場規模小、書種少,而且營運成本高,自然節節敗退。

我認為,網路書店能快速成為國內三大通路之一,有部分是透過網路無疆界與長尾效應的特性,吸收了非都會區的購買力,所以說沒有書店的地方,閱讀或買書風氣差,是過度推論了,只能說隨著科技的演進與時代進步,非都會區人口的閱讀與購書型態改變了。

此外,近年來台灣人口分布有朝北部與都會區集中的態勢,鄉鎮人口外流問題嚴重,書店自然難以維持,所以應該關心的是,當書店因人口減少與外力競爭而退出鄉鎮時,政府力量在哪?地方圖書館長期缺乏經費,連基本運作都成問題,更別說添購圖書,政府無法提供人民百姓基本的閱讀需求,是否更該被檢討?只檢討書店業者退出鄉鎮市場,會不會太過嚴苛?

其實,不光是媒體,就連出版文化界在談論台灣的閱讀、購書風氣時,都以書店和圖書館的人潮、使用率、購買力來評估,這非常失真,台灣雖然有一百多個鄉鎮沒有書店,但卻有數千家租書店,租書店才是台灣人日常生活的閱讀消費重心。

雖然,租書店以漫畫言情小說為主,但別以為今天的租書店只有這些,雜誌與暢銷小說的營銷比愈來愈大,而且,愈是缺乏圖書館藏資源與書店的鄉鎮,租書店的業績愈好,這說明了台灣的鄉鎮人口其實有閱讀需求,只是圖書館和書店無法滿足。

新加坡的圖書館早年使用率也非常低,後來官員來台考察,發現誠品書店人潮踴躍,回國後將全國的書店誠品化(加強裝潢與動線規畫),結果人潮日增;誠品書店源自台灣,公部門卻沒有試圖將圖書館誠品化,以提高使用效率。

台灣的地方鄉鎮人民也渴望閱讀,但需求無法滿足,政府部門應該從圖書供給面,檢討既有政策(如圖書館經費與管理辦法),並思考如何提供舒適方便的閱讀與購書環境,如此才能縮小閱讀的城鄉差異。

羽盷(台北市/教育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