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電視兒童 語言發展受阻

柯俊銘 |2009.12.25
3757觀看次
字級

隨著影音科技的普及,現代的孩子往往在很小時,便開始接觸電視機。許多家長習慣將其當成臨時保母,趁著寶貝專心盯著螢幕時,趕快去忙自己的事。有的甚至把看電視當成安撫用的鎮定劑,只要孩子一哭鬧,便放DVD影片來應付。

雖然這麼做看似方便,且似乎挺管用的,但若經常如此,恐怕對孩子的成長是弊多於利。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兒科與青少年醫學檔案》的報告便指出,幼兒平時若看太多電視,會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影響往後說話的能力。

該研究係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小兒科教授暨西雅圖兒童醫院兒童健康、行為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Dimitri A. Christakis博士主持,針對三百二十九位年齡介於二至四十八個月大的幼童,進行長達兩年的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嬰幼兒接觸電視時間的多寡,和其語言能力發展之間的關連。

過程中,所有小朋友每個月的隨機某一天,身上需配戴迷你數位錄音機,只有在洗澡、睡覺或搭車外出時才拆下,藉以儲存他們居家曾聽到或說過的話。

透過特殊的電腦軟體分析,結果發現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愈長,說的話或發音的數量就愈少,就算開口,講出來的句子也都很簡短或架構鬆散。

另外,待在電視機前愈久,孩子和大人的言語交流就愈少。例如成人每小時平均說九百四十一個字彙,當孩子每多看一小時的電視,就自大人那裡少聽到約七百七十個字彙。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大人主動和其交談,那些正在看電視的孩子也彷彿沒聽到般,較少發出聲音回饋。

研究者表示,不管是把孩子獨自放在電視機前,或是有大人伴隨在旁觀看,彼此的注意力都可能會被電視節目所吸引,造成口語往來的機會減少。而以往文獻已證實,溝通互動是激發大腦語言學習的關鍵,特別是兩歲左右的孩子,因正值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更需從和大人的對話中,透過模仿習得言語的表達與應用。

有鑑於此,對於家有年幼子女(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家長,建議還是別讓孩子太早接觸電視,且盡可能多陪伴玩遊戲或一同從事學習活動,相信對於感情培養與語言促進都有實質幫助。

(作者為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柯俊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