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和美國互為對方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彼此關係密切,也難免利益衝突,近來因保護主義、版權糾紛、操縱匯率、和不公平貿易等問題而經常針鋒相對。
美國至今已向WTO對中國提出八項申訴,寫下申訴量最多的紀錄;而中國的六項貿易申訴則有五項是針對美國,雙方爭執的問題包括鋼鐵、禽類和原料。
美國政府的最新申訴,是連同墨西哥和歐盟二十七國,向WTO指控中國限制製造鋼鐵與鋁所需的九種重要原料出口,包括焦炭、金屬硅、鎂等,因此推高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使得中國相關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不公平優勢。WTO已於二十一日開始調查,定明年裁決。
美中的年度雙邊貿易額達四千零九十億美元,但隨著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均積極保護自身民眾就業,兩國對鋼鐵、輪胎、汽車與肉類等產品的貿易摩擦愈來愈多。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今年一至九月,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十四起,雖然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六,但涉案總額達五十八點四億美元,同比大幅上漲百分之六百三十九,顯見摩擦嚴重。
細數之前今年中美貿易戰端,歐巴馬政府於九月中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百分之三十五懲罰性關稅,北京政府大為光火,要求WTO成立專家小組,調查美國對中國輸美輪胎採取的保護措施。
美國商務部並在十一月宣布,對中國製造的油管最高課徵百分之十五反補貼稅,涉及金額達二十七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
中國立刻對美國進口小轎車和越野車發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美國則對三項中國輸美產品的進行雙反調查,涉及產品包括銅版紙、鋼鐵緊固件以及鈉、鉀和鉀磷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