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常有家長帶二至六歲孩童到醫院檢查扁平足,並詢問是否須穿矯正鞋。醫師建議最好先找小兒骨科檢查再決定。
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骨科醫師葉敏南表示,新生兒的雙腳因脂肪肥厚,幾乎都呈扁平足,開始走路時,更是明顯。
葉敏南說,其實百分之九十七的小孩在一歲半時還是扁平足,到了小學低年級扁平足降至百分之五十;到了小學高年級時扁平足降至百分之二十以下,一般成人少於百分之十五有扁平足。
他表示,扁平足可分為生理性扁平足(柔軟性扁平足)及病理性扁平足(硬性扁平足)兩類。一般而言,生理性扁平足並不須治療。
他說,根據國外針對軍人扁平足的研究指出,柔軟性扁平足並不會引起足部疼痛不舒服,反而會降低壓力性骨折的機會。只有極少數的軟性扁平足,需要手術治療。
葉敏南表示,至於是否需要以各種矯正鞋、腳弓墊、塑膠底板來恢復腳弓,治癒扁平足?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可證明這些東西確能治好扁平足。
他說,這些矯正鞋、腳弓墊、塑膠底板並不便宜,一雙三千元至六千元不等,且隨著年齡增長,每年至少要換一次。他建議將決定穿矯正鞋、腳弓墊的時間延到上小學,檢查後再做決定。
葉敏南表示,對於容易痠痛、鞋子很容易磨損變形的病人,矯正鞋、腳弓墊才比較需要,確實可以幫助消除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