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點,拉開房間的布簾,天空一片混沌未開,麗江這座古城還在宿醉。旅行讓人大而化之,快意接受不可知的變化;可旅行卻也讓人變得不可理喻。

旅人謹慎勤確認
以往手邊的物品總是東落西掉,有一天,忽然發現,自己在旅途中變了,離開每一站,踏往下一站時,我像CSI的探員,查核客棧的每個角落。浴室的毛巾物品、床舖上的經本、枕頭下的MP3,桌面的餅乾等等,明知是空空的抽屜,還是會一一打開,確認連一張紙也沒有,才會放心的關上。
關上門之前會掂掂隨身暗袋,感受護照本的重量沒減少,才背起行李,交出旅館的鎖匙。旅行改變一個人是不可理喻的,誰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可能牛會因為環境而變成綿羊。
千年倒影橋下水
走到古城的出入口,東大街,還不到八點,旅客已絡繹進城,行李箱的←拉←拉,敲打著青石板路,我看著聽著,水邊的柳樹,青石板的行李的輪子滾動,時空匯合交錯,剎那,千年此時倒影在心事重重的小橋的水面上。
「大師,坐不坐車?」一部計程車女司機探頭來。雲南開車的司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女性,而這裡的人,看到法師一律喊大師。
雲霄飛車至沙溪
「我到客運新站。」這張票得來不易,是麗江的朋友YY跑了三趟才買到的。因為買票都要等司機下班,如果翌日購票的人少,當天那個班次就停開。
從麗江到劍川要二到三小時,劍川到沙溪要一個小時,得換乘麵包滴,開車時間不定,搭上八點半最早的一班車,下午約二點到沙溪寺登街。
飢腸備覺食味美
二、三個小時的車程,司機好像在開雲霄飛車,加上沿途大多是石頭路,人都快要被震出車窗外。由於在麗江參訪指云寺,被司機放鴿子,又碰到大雨,太冷了,太餓了,吃了一串路邊的烤臭豆腐,腹瀉了三天的慘痛經驗,所以往劍川時,早午二餐只以三顆牛軋糖填肚皮。
下午二點半,找到寺登街五十八號小院的曉芬,她是台灣人,帶我到住宿的文化中心客棧。客棧的小妹煮了一碗湯麵,人間美味,我想,飢餓使人什麼都容易滿足。
同是天涯故鄉人
曉芬是大理一誠居士打電話給她,請她協助我在沙溪的行程,他們雙方,只知彼此都是台灣人,但素昧平生,很單純的理由,同是天涯故鄉人。
曉芬是個熱愛旅行的人,二年前來到沙溪,很喜歡這個小鎮,就開了這家五十八號小院的客棧。原本寂靜的小鎮擠滿拍電影的工作人員,約四十多人,他們正借用興善寺取鏡拍片。
登高益覺天已近
聽說,從鄰近的後山,可以走到石窟。心裡急著朝拜到那尊空心觀音,盤算往返時間,雲南要到八點天才黑,應該可以冒險的。
坐了當地載貨的露天小車子,抵達登山口,司機告訴我,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會到石窟。走不完的彎曲小路,越爬越高,第一次感覺自己離天空那麼接近。看到一尊風化的佛窟,有門難進,小鎖扣著,只能合掌遙拜。
空山不見觀音像
已經登頂了,卻還是找不著石鐘寺的山門。我的前後無一人,而亮藍的天空逐漸失色。走不走?空山不見觀音,應是我誠意未足吧。
回到寺登街(註一),四方的燈火已慢慢被點燃。吃完青菜炒飯,走在沙溪的茶馬古道,晚風習習,隱約聽到昔日馬蹄揚起,空氣中有一種太平盛世的味道。今日寶山尋佛不見佛,但贏得滿座青山流水款款風情。
註一:寺登四方街:此街為古集市,寺指的是「興教寺」為古鎮信仰中心;登,白族話意為「地方」。寺登街即為興教寺鄰近四面的熱鬧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