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行間】在文字中傾聽

林文欽 |2009.12.17
967觀看次
字級

一些癖好與生俱來,比如嗜菸,比如嗜茶。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月光下聽字。

一片素美、乾淨的字,便如同一首沁入心扉的高山流水,讓人不住地心醉。

於文字裡傾聽天地間的靈魂,傾聽天地間的風吹草動,是一種享受。好的文字總是如洪鐘巨鼓,響遏行雲,或是發出太阿劍器般的清鳴;再就如一件古老的青銅方鼎,須使勁去敲擊才能傳來遙遠但卻震撼人心的重音,讓人沉迷;又或如一傾城女子在秦淮河畔,借著上古之風傳來低吟淺唱,把人的心思穿透。

字的真正意義沒有國籍與時空的界限,符號彙聚成了文章,進而演繹成了思想與哲理,大凡思想與哲理,都是心靈深處的絕響,外收內斂,如一首聽似雜亂、實卻美極的交響曲,能聽懂者的靈魂,會相視一笑,心有靈犀。

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是橋梁,書則是一部傳神的機器,把思想者心靈深處的聲韻,點點滴滴的凝起,擲地有聲的釋放,或是宏大,或是具體,或是粗獷,或是細膩。這時,洗淨雙手,去翻書;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是一種美麗的享受。

我一直在想,伯牙與子期在當時而言,也該是一位驚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聽者。

靈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風從峰巔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飛掠,句句聲聲擊打那座墳之黃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瑤琴,將作者與聽者的忠貞,長天化碧。

思想者的字會哭,也會笑,時而凝重莊嚴,時而顛撲狂亂。如那地球上生命的母體———海洋,平靜時懶散愜意,躁動時,驚心動魄,但無論怎樣,海洋裡都一直不斷地孕育著生命,如文字裡承載著思想。在文字的海洋裡隨波逐流,放逐自己,便能感受到那些有靈魂的人們所有的苦與痛,傾聽到他們的悲與喜,怒與哀,千折百轉,蕩氣迴腸。

聽一次字,便死去活來一次,如同欣賞完《二泉映月》後接著就品味《命運》,在磨難與激昂瞬間轉折的痛苦中,多一次塵世裡的閱歷,增一分看透世事的靈性,完成一次人性中由浮躁向深沉的蛻變。

也許花落無香,席散茶涼,即使一幅曠世之丹青妙筆也難逃歲月的磨難,但融在書中的字卻可以持日月之恆,並歷久彌香的。

每當翻開一本古老書籍那微微泛黃的書頁,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先人們隔著遙遙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縱然再遠,聲音也不空洞,如金石之聲錚錚響於耳畔,音聲沉沉悠遠,無絲毫間斷,一下下震於心的鼓膜。

時令之書也並非都是曇花一現,正如人在塵世,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切,都緣於用心聽字者的評說。

時令聲音的精者,或是警世之作,足以振聾發聵,讓聞者嘖嘖

;或有清新之作,亮麗婉轉,讓聽字者心境曠遠,撥草而行,尋幽探勝。也偶有盛行之嘈雜之音,但螢蟲之光,終究抵不過朗朗晴日下的白光,日月會見證著它的自生自滅。如秋蟬之鳴,淒淒幾聲後遁於徬徨。

這便是字了,古字、今字、遠字、近字……,每一個好字都如同一剔透的珍珠,每一篇好字都是一副璀璨的珠璉,發出耀眼的豪光,直撼天地,起伏跌宕,讓人欲罷不能。

聽字者怎不動情,怎能不聽?

我願在聽字中或悲或喜,終老一生,無憾。

等到躺在墳墓裡時,將繞梁之餘音捧在手裡,聽在心裡,再不冷清孤單、寂寥落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