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昨天起推出「水中蛟龍」特展,展至明年五月二日,有來自四大洲七個國家、超過兩百件的原件化石及復原標本。
水中蛟龍泛指「雙孔類爬行動物」,在中生代陸棲恐龍鼎盛時期,牠們悠游於水域,又統稱為「水棲爬行動物群」,還包括新生代至今依然存活的鱷類群。
科博館古生物學門經過近二十年有系統、有計畫的蒐藏、採集、購置,並且經過鑑定、研究,這次展覽可說是科博館相關研究的精華。
此次展覽最特別的是一件「貴州魚龍」館藏化石,發掘於貴州三疊紀,距今約兩億多年前的大型魚龍,是全球保存最完整的一件化石珍品,尤其牠是「立體頭骨」化石,甚至眼眶中「鞏膜環」還保存著,非常罕見。
另一件近年在澎湖西嶼發現的「潘氏澎湖鱷」,是新屬、新種,並以台灣挖掘地命名,引起國際重視,也是台灣地區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