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實踐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的嵇藝華老師,在即將離開校門大四那一年,因修特殊教育學分,與同學前往「自閉症兒童發展中心」,觀察自閉症學童,記錄其學習常態與生活行為模式,因而有這份因緣,爾後奉獻心力於特殊教育的岡位上。
群群(化名)是目前社會大眾統稱的「新台灣之子」,是位重度腦性麻痺及尿崩症患者的學童;爸爸是聾啞殘障者,家族為了延續香火,遠赴越南娶回群群的媽媽;雖然能說流利的國語,但不認識國字;爸爸在父母的寵愛下,對群群及媽媽的狀況無視於其痛苦的煎熬;家境不甚寬裕,媽媽照顧成天只能躺著又嚴重弱視只會哭鬧的群群,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根本沒有多餘的心力去照顧群群正常的妹妹,媽媽不得不痛定思痛的將群群送回越南娘家,給自己的母親照顧。並準備外出賺錢貼補家用。
嵇藝華說,這麼做對群群的病症可能幫助不大;嵇藝華言至於此很感傷的表示,外婆年紀慢慢大了,群群是不是就這樣躺著一輩子,屆時又誰照顧這孩子?
嵇藝華娓娓訴說著自己小時候罹患輕微的「感覺統合失調」,平衡覺與本體覺較差,說話發音不正確,表達能力不好,「你呷飯未?你呷飽未?」這兩句話幾乎沾滿童年的語言世界;母親疏於醫學常識與心靈的輔導,以至於童年生活充滿自卑與失落感。
有鑑於此,嵇藝華對特教班學童期許,讓他們擁有快樂生長環境,希望孩子能克服身體學習障礙,能無畏的接受挑戰,勇敢的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