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名「摩哩沙卡」的林田山,近些年來以其世外桃源之姿,向世人展現其無比秀麗的風情。遊人們緬懷林業歷史,我則緬想童年歲月。
小時候的林田山,山水環繞,有清雅的題詩亭、依地勢修砌的水泥階、坐落有序的檜木屋、直通深山捎來林業訊息的小鐵道,更有日夜奔馳不懈的小火車。
小巧的森榮國小,是林田山唯一的學校。
家臨火車站,上學捷徑是直接踏上滿地厚厚的樹皮碎屑,一段漸陡的坡地,加上閃避穿梭的蒸汽卸材機,有夠驚險!
另一路徑,是沿車站半圓形小鐵道繞行。踩在堅硬狹窄的鐵軌上,落足在間隔等距的枕木上。
最規矩的走法是從門口的水泥路出發,古樸的街道轉幾轉,再登上細數不知多少回的石階,一整排桂花忽地向人招展,盡頭處右轉便到了。
記憶中,森榮國小有三種盛會最堪回味———運動會、猜謎大會、遊藝會。
每逢運動會,工友小姐照例製作起紅繡球,把小操場裝扮得繽紛耀眼,為素雅山城增添幾抹鮮艷色彩。
猜謎大會時,操場掛滿長條紅紙。猜中的學生,眉飛色舞地撕下紅紙,直奔教室向老師領獎。
遊藝會是晚間上演的年度大戲。從幼稚園到各年級,均在禮堂
———中山堂推出精采節目:民族舞蹈、山地歌舞、話劇。把小禮堂擠得水洩不通。
檜木禮堂是社區禮堂,小學在此辦活動,居民夜幕低垂時於此觀賞免費電影。
那年頭,黃梅調電影盛行。武俠片、歌舞片、時代劇、西部牛仔片等,也大行其道。
看電影的人不限本地民眾,其他鄉的鄉民會扶老攜幼,特地搭小火車或乾脆長途跋涉而來。掌聲、笑浪穿透板屋,溶入半山的漆黑中。
四十年過去,淡忘了多少人與事。如金剛經所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再度回到林田山。山水依舊,涼亭猶在,只是景物縮小,火車站不見,鐵道成了馬路。
漫步廢校的老操場,山色如新,青澀歲月無蹤。走進空蕩蕩的教室,一抬眼,黑板上幾個斗大的字:永遠的森榮國小。
望著不遠處的禮堂,傾頹破落的模樣,親切又陌生。曾有的歡笑與喧鬧,似乎從空氣的深層底處傳來,蕩漾在空幽的山城。
後記:中山堂業已仿古重建,和當時風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