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民怨排行榜出爐,都會區高房價高居排行榜第一名,顯見都會居大不易的問題,嚴重衝擊國人。
面對都會區房價過高,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未來會由政府編列預算收購捷運與機場周邊土地,進行土地變更後,再和建商合作,推出低利貸款或平價國宅。
我覺得,吳院長的對策,一來緩不濟急,二來恐怕只會肥了特定地主與建商,三來極有可能造成非都會地區房價崩盤。

目前台灣都會區的高房價,其實是炒作出來的,縱然短期內有高行情,但長期來說,少子化將造成台灣人口萎縮,對房屋的需求是看跌而非看漲。
離開大台北都會區,台灣的房價並不高,好比說新竹,有科學園區,園區人口眾多且收入普遍不差,在新竹置產不是太困難,但同樣的薪水,想在大台北都會區置產恐怕就不容易了。
台灣都會區高房價的問題癥結,在於國家資源分配不均,發展獨厚大台北都會區(特別是大台北地區),忽略了其他地區的開發,及均衡發展,所以真的想要根本改善房價問題,不是由政府興建住宅,或平價出售、出租公有宿舍,而是要從解決城鄉差距,落實地方發展,不讓經濟發展與社會資源集中在都會區,當人民不會只想往都會區擠,將人口壓力宣洩掉了,市場對房屋的需求減緩,房價自然就下滑了。
其次,都會區因房價高,餘屋數量大增,所以政府不要在都會區再蓋房子了,因為這只會讓建商又有炒作房價的題材,說不定不但房價壓不下來,反而還會再上漲,那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國家徒增債務又無法解決問題。
此外,由於台灣人口結構步入高齡化,建議政府要有計畫的鼓勵都會區的退休民眾,遷居非都會區,或賣掉都會區的房子,改買非都會區的房子,差價加上退休金與存款,及非都會區的低生活開銷,退休生活品質會比較好,而且還能繁榮地方。
政府也應鼓勵公、民營企業在都會區興建老人社區、發展退休休閒城市,設置老人醫療院所,不但可增加退休民眾遷居意願,還可創造就業。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